最近刷到江西这位阿姨的家,真是看进心坎里了。
现在装修风格那么多,北欧、奶油、侘寂……但她这“极简”看着最舒服——没有花里胡哨的吊顶,也没装大主灯,反而把“高级感”藏在细节里。
其实现在很多人对“极简”有误解,觉得就是空荡、没东西。但阿姨家不是这样的。你看客厅墙面刷了柔和的灰,像蒙了层薄雾,沙发选同色系,软乎乎的,往那一坐就不想起来。茶几和电视柜都是原木的,木纹顺着光线爬,摸着有温度,比那些亮面金属家具亲切多了。墙上挂几幅黑白老照片,不是什么名画,可看着就像自家相册里的故事,一下子就有了“家”的烟火气。
最戳我的是那些小细节。
玄关的落地镜不是为了照人,而是把客厅的光“借”过来,空间一下显大了;厨房玻璃门隔着,炒菜时还能看见客厅,不孤单;书房的榻榻米带升降台,白天喝茶,晚上摊开书,灵活得很。
还有那只在沙发上打盹的猫,地毯上滚一圈,毛和灰色地毯缠在一起,这不就是日子该有的样子吗?
说到绿植,阿姨家也没搞什么难伺候的品种。
厨房窗台摆几盆小绿萝,晒着太阳绿油油的;茶几上插一束干花,不用浇水,颜色淡得刚好,和周围的灰、木色搭得自然。
我家之前也买过鲜切花,三天两头换,后来改放干花,反而更省心,还多了份岁月沉淀的味道。
现在人装修,总想着“一步到位”“别人有的我也要有”,但阿姨家给我提了个醒:高级不是堆材料、拼设计,是让每个物件都“有用”又“有故事”。就像她的斗柜,既能放钥匙,又摆着家人的照片;边几不大,却能搁杯茶、放本书。这些“小而美”的细节,才是日子里最踏实的温暖。
人到中年,越活越明白:房子是住的,不是给人看的。
没有复杂吊顶,天花板高了;不装主灯,射灯、落地灯照得更舒服;少些花里胡哨的装饰,多些能摸能碰的老物件——这样的家,才叫“高级”啊。
编辑:陈方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