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首家专业古生物化石修复鉴定室亮相

评论 · 0 浏览

本文转自:南宁日报修复技师借助专业气动笔显微修复一体化系统对化石进行修复。(周复宏摄)本报讯(记者黎兆齐通讯员周复宏实习生王争)日前,广西首家专业古生物化石修复鉴定室在广西自然资源博物馆正式亮

  本文转自:南宁日报

  解锁远古“生命档案”

  广西首家专业古生物化石修复鉴定室亮相

  

    修复技师借助专业气动笔显微修复一体化系统对化石进行修复。    (周复宏    摄)

    本报讯(记者黎兆齐通讯员周复宏 实习生王争)日前,广西首家专业古生物化石修复鉴定室在广西自然资源博物馆正式亮相。这一专业机构的诞生,填补了广西在古生物化石专业修复领域的空白,为全区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研究与科普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广西地层中古生物化石丰富,涵盖晚寒武世到第四纪的众多门类,跨越多个时代,种类繁多。以往,广西古生物化石清理修复工作受制于技术和设备条件,多依赖于简单工具手工操作或委托区外科研院所完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本地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广西自然资源博物馆新建成的古生物化石修复鉴定室改变了这一状况,其配备的喷砂防尘一体化系统、专业气动笔显微修复一体化系统、化石修复防静电智能操作台等先进设备,构建起“发现—修复—研究—展示”完整链条,为化石修复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是目前区域内唯一能完成化石清理、加固到精细修复全流程的专业平台。

    凭借设备的全面性与技术的灵活性,修复鉴定室可实现从软质到硬质的全类型化石修复,覆盖广西及周边地区常见的绝大多数化石种类。无论是微小的昆虫化石,还是数米长的恐龙骨架,修复室都能提供专业的修复方案,让那些沉睡千万年的远古生命得以重新“绽放”,解锁其背后蕴藏的“生命档案”。

    该修复鉴定室不仅是化石的“诊疗室”,还是公众了解古生物世界的重要“窗口”。广西自然资源博物馆将不定期开展修复过程展示、科普讲座、中小学生研学等活动,让公众近距离感受“远古生命重生”的神奇过程,激发人们对古生物化石保护的关注与热情,推动古生物化石保护事业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