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坦言父母均患阿尔兹海默症:我恐惧了很多年,遗传的概率可能很高

Comments · 14 Views

我们总说,父母是孩子的来处,可当那个来处开始模糊、褪色,甚至反向侵蚀你的未来时,你该如何自处? 黄渤很少让人看到他失神的样子。那个在银幕上总能笑着化解尴尬、用自嘲撬动全场的男人,在《热浪之外》的

  我们总说,父母是孩子的来处,可当那个来处开始模糊、褪色,甚至反向侵蚀你的未来时,你该如何自处?

  黄渤很少让人看到他失神的样子。那个在银幕上总能笑着化解尴尬、用自嘲撬动全场的男人,在《热浪之外》的一次对话里,第一次让情绪滑出了轨道。他望着鲁豫,眼神空了片刻,说:“我恐惧了多少年了。”

  起因是他父亲的离世——因阿尔兹海默症。而如今,母亲也正一步步滑入同样的深渊。最刺痛他的,不是病本身,而是记忆的错位。父亲最后几乎认不出他,见他进门,竟像对待陌生访客般客气地请他坐下喝水。母亲为了测试,故意问“这是谁”,父亲勉强一笑,说:“这是我老战友的儿子。”黄渤坐在一旁,头皮发麻,心却像被抽空了。

  那一刻,他不是那个拿奖拿到手软的影帝,只是一个眼睁睁看着父母一点点“消失”的儿子。

  更沉重的,是这份痛苦背后潜藏的宿命感。当鲁豫提到对遗传的担忧时,黄渤苦笑:“我觉得,我这,好像就是。”父母双方都患病,遗传风险大幅上升——这不是普通的健康焦虑,而是从血缘里长出来的阴影。朋友劝他别想太多,说单亲患病遗传概率低,可他听完只能无奈地笑:“你说巧不巧,我家是‘双份’。”

  这种恐惧不声不响,却常年盘踞在潜意识深处。它不会每天跳出来吓你,但会在你忘掉钥匙放哪、一时叫不出熟人名字时,突然冒出来低语一句:“是不是轮到你了?”

  我们习惯了把黄渤当作情绪的稳定器——他调节气氛,他照顾全场,他永远“没事”。可谁来接住他的“有事”?当一个人连自己的记忆都可能被剥夺,他还能守住“我是谁”吗?对黄渤而言,表演或许是一种逃避,也是一种确认:每一次在角色中清晰地表达,都是对自我存在的一次重申。

  有意思的是,他近年的作品也隐隐透出这种焦虑。《涉过愤怒的海》里那个失控的父亲,《学爸》中对教育执念到扭曲的家长,甚至《热浪之外》这档节目本身——他不再只讲笑话,而是开始追问:人该如何面对失控?亲情如何对抗时间?我们能为注定的失去做点什么?

  他开始做脑健康筛查,尝试冥想、运动、认知训练,也鼓励观众关注早期干预。但这些“积极应对”的背后,仍藏着一丝无力感。因为再科学的方法,也无法打包票说“你不会重蹈父母的路”。他能做的,只是延缓、观察、与焦虑共处。

  这让人想起一个更残酷的悖论:最怕失忆的人,往往最在意记忆。黄渤用镜头记录生活,用幽默留存情感,也许正是在悄悄对抗某种不可逆的流失。他演别人的故事,或许也是在一遍遍确认:我还记得,我还在这里。

  可如果有一天,连“恐惧” itself 都被记忆抹去,那算是解脱,还是更深的悲剧?

  我们总说爱能战胜一切,但面对基因与时间的双重围剿,或许真正的勇气,不是战胜,而是明知可能输

  校对 廖晴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