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最近说起一件事,我听了很有共鸣。
他说,女儿写作业时,一直在玩铅笔,迟迟不动笔。他提醒了几次,还是没用。最后火气上来了,大声喊了一句:“你到底写不写?”
女儿吓了一跳,低头撅嘴,不再说话。
朋友也后悔了。他原本可以好好讲,最后却选择了吼。事后想想,觉得自己不应该那样。
我也有类似的经历。每次吼完孩子,自己都觉得内疚。看着孩子受委屈的样子,心里也不好受。
我们以为,吼一下,只是把孩子吓到了。其实,孩子的身体在那一刻,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我们知道后,就不会吼了。
一:被吼后的身体变化
孩子被吼后,身体会发生5个变化。
①孩子的心跳会突然加快
大声的吼叫,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突然的刺激。
我们大吼,是希望他快点听话,但孩子的第一反应,是害怕。
孩子年纪小,对突如其来的声音非常敏感。
他的心跳会加快,有时脸色会变红,甚至出汗、手发湿。
很多人以为,孩子太脆弱,其实并不是。
他们的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心脏本来就跳得快。受惊以后,更容易乱节奏。
②大脑短暂“关机”,听不进去任何话
孩子的大脑,由两部分组成。一边是处理感受,另一边是处理思考。
被吼时,感受这部分,首先被激活。紧张、不安、危险感一下子冒出来。
与此同时,思考的部分会变得迟钝。
他听见了你的话,却会停止思考、无法理解。
我们吼完后,经常会跟孩子讲道理,希望他改正。
但其实,这个时候孩子已经懵了,听不进去你讲什么。
等到他缓过来,脑子恢复运转,已经是十几分钟之后了。
那时候,他只记得你吼他,根本不记得内容。
③孩子晚上容易惊醒,影响睡眠
很多家长说,白天凶了孩子,尤其是睡前吼他,他晚上就睡得不踏实,会在梦里哭、半夜惊醒。
这是因为,白天的惊吓,如果没有消化掉,那这种被吓到的情绪,就会继续留在他脑海里,带到睡梦中。
睡眠对成长至关重要。孩子每天学习、长身体,都靠晚上修复。
如果经常被吓,睡不好觉,身体和大脑的发育都会受影响。
④性格变得敏感或暴躁
长期在吼声中长大的孩子,性格会发生变化。
有的孩子会变得胆小。他不再愿意表达,看到大人板脸就绕开走。
他还说话小声、做事谨慎,表面乖巧,但其实内心紧张。
也有的孩子,会表现得越来越难管。
你说什么他都不配合,你一说话他就顶嘴。
其实,这是压抑太久后的情绪反弹。
有的孩子把情绪藏在心里,时间久了,容易抑郁或焦虑;
有的孩子把情绪发出来,常常在学校惹事或和人发生冲突。
⑤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会慢慢降低
被吼多了,孩子会觉得自己“不行”。他认为自己做不好,总是被否定,就会失去尝试的动力。
比如,一个原本可以考八十分的孩子,可能因为长期被说笨,慢慢就不想努力了。
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就是“笨”,再努力也没用。
二:如果已经吼了孩子,该怎么补救?
如果我们吼了孩子,再内疚,也不能改变结果。但我们可以用一些方法来修复。
①先不急着讲道理
孩子刚被吼完时,大脑还没有恢复。这时候,你讲什么他都听不进去。
我们可以什么都不说,先留出一个空间。让他安静,或者让他哭一会。
情绪流动之后,大脑才恢复运转。那时候再去交流,他才可能听得进去。
②说一句“刚才我太急了”
我们内疚时,不需要跟他解释太多,也不需要求原谅,而可以说:“刚才我太急了,声音大了些,对不起。”
孩子会感觉到,你不是讨厌他,只是有些着急。他的心,也就没那么难受了。
③情绪要上来时,提前踩住“刹车”
吼叫是一种习惯。
如果我们习惯用吼叫来教育孩子,那每次遇到事情,我们都容易嘴快过脑子。
可以试试一个方法:当想发火时,轻声在心里念三遍“我在生气”,然后把手放到膝盖上。
这个动作,可以帮助你把注意力从情绪拉回来。
我自己试过,有效果。
④表达要明确,语气可以坚定但不发火
有些孩子确实磨蹭,我们也确实容易着急上火。
但我们可以把语句改一改。比如:
把“你再不写,我揍你”换成:“你一写完,就可以玩积木了,写不完可能就没时间玩了哦。”
我们语气要平静,但态度要坚定,要让孩子知道,我们说到做到。
⑤表扬一定要具体
我们平时,也要多肯定孩子,帮他建立自信。
哪怕他这次比上次早一点开始写作业,我们也可以肯定他,但要具体。
比如:
“你这次比上次早5分钟写作业,不错。”
这样的反馈,会让孩子更愿意坚持。
孩子被吼后,身体会发生5个变化,你注意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