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史上最火WAIC 看Agent六大趋势

评论 · 0 意见

万物皆可Agent 作者/ IT时报记者 郝俊慧 贾天荣 编辑/ 郝俊慧 孙妍 今年WAIC上,出现频率最高的名词无疑是Agent。800余家企业带来3000余项展品,数量比往年足足增加了一倍。

   万物皆可 Agent

   作者/ IT 时报记者 郝俊慧贾天荣

   编辑/ 郝俊慧 孙妍

   今年 WAIC 上,出现频率最高的名词无疑是 Agent。800 余家企业带来 3000 余项展品,数量比往年足足增加了一倍。

   不久前,人们还在讨论 Agent 究竟是风口还是泡沫,然而,透过这场“史上最火”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业界意识到:Agent 不再是一个值得怀疑的概念,它正成为行业的“必答题”,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必答题。

   趋势一

   智能体是必答题

   万物皆可 Agent

   万物皆可 Agent。记者从 WAIC 2025 现场看到了这一趋势。从大厂到 AI 新秀,从“六小龙”到“北斗七星”,没有一家展台能离开“ Agent ”这一关键词,AI 的“神经网络”在整个产业中蔓延开来。

   走进西门子展台,仿佛来到一座 AI 工厂。工程师通过语音向 Agent 下达“增加新订单”任务,代码似乎有了“生命”,在屏幕上不断跳动;后方的机械臂也随着代码的生成有了“自主意识”,拿起包裹然后运送、分拣。从订单输入、需求预测、设备调控到物流调度这一连串复杂工业流程高效串联的背后,是西门子 Industrial Copilot 智能体系统统一调度能力的缩影。

  

   “这是 Industrial Copilot 智能体系统首次在中国亮相,它的亮点不仅是一个‘超级助理’,更是一个‘工业现场指挥家’。”西门子工作人员向《IT 时报》记者演示时,系统会把机器信息转化为自然语言,同时梳理文档、手册和备件清单并生成解决方案,帮助操作员和维护员理解错误代码。

   从工业生产到医疗健康,从旅游规划到日常出行,随着“ Agent 优先”时代的到来,智能体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趋势二

   企业秀“肌肉”方式改变

   模型即 Agent

  WAIC 2025 开幕式上,MiniMax 创始人兼 CEO 闫俊杰演讲时表示,随着大模型能力不断演进,AI 正从“聊天工具”转向更具创造力与执行力的生产力工具。他强调,AI 的未来不是简单替代人类某项技能,而是成为对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系统性增强。

   今年 WAIC 上,曾经以深耕大模型为主的科技巨头和明星独角兽们纷纷亮出自家的“ Agent ”,AI 已经不再满足于当个“聪明的聊天对象”,它要下场“干活”了。

   智谱 AI 本次主推的 AutoGLM 模型,展示了任务规划与屏幕理解能力。现场演示显示,该模型可在用户下达指令后自主完成抢红包、小红书信息整合、微博互动、淘宝下单、点评写作等多项操作,还能处理导航与订票任务,进一步向智能助理场景靠拢。

  

   趋势三

   从“单智能体”

   到“多智能体协同”

   单个 Agent 能力再强,面对复杂世界的千头万绪也难免力不从心。“多智能体协同”(Multi-Agent)成为今年 WAIC 上解锁复杂任务的“金钥匙”。《IT 时报》记者在蜜度展位看到,观众只需一句指令,就能体验 AI 带来的办公效率提升:用“ V 助手”查询舆情数据;使用“模力通”,输入标题即可输出符合要求的公务文书;通过“校对通”快速完成多格式文件的错敏内容审校——这些以往需要数小时的工作,如今可缩短至分钟级完成。

   特赞科技 CEO 范凌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变化的核心驱动力:“今年以来,Agent 领域出现了根本性变化。最显著的变化是从‘工具思维’向‘协作伙伴思维’的转变。相较于大模型,智能体具备自主决策能力,常见的应用方式为多智能体协作——通过不同角色的智能体分工,实现多样化任务处理。”

   范凌指出,此前对于大模型,大家都在追求“效率工具”的定位,但从 GPT-4o 开始,到 DeepSeek-R1 后的 AI 大模型都有了 Reasoning(推理)的能力,它能进行自我博弈,它的思考能力会变强,这使得 AI 大模型拥有了规划任务的能力。如今,大家都在尝试将其与各种工具连接在一起,当它做完规划任务后就可以调用各种工具来实操,最终直接交付结果,所以 Multi-Agent(多智能体)会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趋势四

   从 SaaS 到 RaaS

   结果比服务更重要

   与大模型时代相比,Agent 时代的最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交付结果的优先性。与此前“炫耀”功能和技术的复杂性趋势相比,现在,结果才是关键。

   在今年 WAIC 上,业界明显感受到“实用”取代了“博眼球”,这正是大模型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然的缩影,AI 厂商开始更加注重能否真正解决用户需求,能否快速交付有价值的结果。

   稀宇极智(MiniMax)展出的 MiniMax Agent,具备从需求理解、任务拆解到多线程执行的能力,支持全栈开发,可在平台上完成网页、电商应用等交付任务。在展台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的过程中,MiniMax Agent 直接生成了一款横版冒险游戏框架,可以上手“启动”,而面对屏幕上一页页代码自动生成,你几乎想不到自己最开始的要求不过是一段不到 100 字的文本:“做一个横版游戏,一个小人在线条上往右运动……”

  

   工作人员透露,生成这样一个小游戏仅需半个小时左右,无论是视频、PPT,模型即 Agent 接受需求后,就能在聊天过程中交付出结果,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蜜度首席分析师、研究院副院长高威在 WAIC 现场观察到,AI 技术的演进已经进入新阶段,尤其是在大模型和智能体的实际应用中。从原本的通用功能,到如今更加专业化、垂直化的解决方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RaaS(结果即服务)成为新的解决方案。

  RaaS 的特点在于,它将焦点从繁多的功能转移到实际的交付结果上。用户不再需要纠结“他家有 100 个功能,你有 120 个功能”,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是,系统是否能够迅速交付一个高质量结果。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体在 RaaS 时代的作用愈加显著,它们为企业和用户提供更加高效、简便的解决方案。

  

   趋势五

   从 B 端到 C 端

   今年 WAIC 热闹的背后,是 C 端产品的井喷式爆发,并占据 C 位。当基础大模型能力达到可用水平后,C 端的产品创新闸门被打开。展馆内外,各种 To C 的 AI 产品以及 Agent 的出现频次都创下了新高。

   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之前对 Agent 认知还有很多分歧,那现在最大的共识是—— Agent 就是 AI 作用于互联网的软件形态产品。PC 时代是网站,手机时代是 App,AI 时代就是 Agent。

  WAIC 2025 期间,被评为“镇馆之宝”的 WPS 灵犀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WPS 灵犀能够支持用户通过自然语言进行多轮对话,完成文档创作、演示文稿生成及语音助手等功能。其操作过程无需复杂步骤或跳转外部应用,还能精准保留图文混排、复杂表格等格式细节,让工作变得更加轻松。

  

  

   趋势六

  Agent 基建逐步完善

   智能体迈向千行百业的“最后一公里”,既要靠强大的生态“朋友圈”支撑,也要有强大的基础设施能力。WAIC 上,围绕 Agent 的基建和生态逐渐丰满。

   超聚变依托聚智 A-in-One 伙伴计划,发布 FusionOne AI 解决方案十大行业实践,通过打造行业智能体矩阵,以生态协同的方式破解行业应用难题。在技术层面,横向融合云服务、虚拟化、大模型、推理引擎、RAG 等技术,实现技术贯通;在行业领域,纵向深入医疗、金融、教育等行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让算力精准释放价值。

  7 月 28 日,阿里云发布“无影 AgentBay ”,并将其生动地定义为专为 AI Agents 打造的“超级大脑”。无影 AgentBay 的本质,是一个开箱即用的 Agents 云基础设施。它将 AI 分配的任务直接接入云端的高性能环境,开发者仅需三行代码即可“拎包入住”,彻底告别了烦琐的本地环境安装与配置。

   正是看到了这些趋势,PPIO 没有选择“卷应用”,而是搭建了 AI 智能体平台。PPIO 发布国内首个 Agentic AI 基础设施服务平台,从中国首款 Agent 沙箱到模型服务,再到 AI 智能体平台全面布局,为开发者和企业打造全栈式的 Agent 基础设施服务,降低了技术门槛和开发成本。

   在星环科技展台上,工作人员上演了一场极具冲击力的技术演示,“ 10 分钟打造 AI 产业问答智能体”,将原本需要数周的专业开发过程,压缩到了一杯咖啡的时间。

   月之暗面展台在 AI 六小龙里最为低调,展出其主力模型 Kimi K2,主打代码能力和 Agentic 任务处理,定位更偏向面向开发者的效率工具型模型。

  

   当 WAIC 2025 的火热渐渐褪去,那些生动的画面仍在脑海回响:西门子工厂里随代码起舞的机械臂,耐心问诊的 AI 预诊员,星环工程师 10 分钟“冲”出的行业智能体,以及普通观众一句指令便获得分钟级响应的办公助手……它们共同勾勒出 Agent 革命的清晰图景:AI 正从展柜里的技术奇观,转型为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数字基建”。

   未来,当开发一个 Agent 变得像组装乐高积木一样便捷,当智能体协作网络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我们终将不再争论“这是风口还是泡沫”。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IT 时报 智谱 AI

   来源/《IT 时报》公众号 vittimes

   公 示

   根据中国记协《关于 2025 年向资深新闻工作者颁发荣誉证书和证章的通知》要求,《IT 时报》拟申报资深新闻工作者荣誉证书证章的人员名单:赖真。

   赖真同志工作经历:1994 年 8 月 -2024 年 12 月,《IT 时报》社 ( 原《上海邮电报》社 ) 从事新闻采编等相关工作,历任《上海邮电报》记者、编辑、编辑部副主任;《IT 时报》编辑部副主任、编辑部主任;IT 时报 / 上海电信报副总编、总编。

  《IT 时报》申报总人数:1 人。

   公示时间:2025 年 8 月 1 日 -2025 年 8 月 7 日(5 个工作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