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学期将在中小学全面开展AI通识课程,每学年不少于10课时

הערות · 17 צפיות

IT之家 8 月 23 日消息,据《杭州日报》8 月 22 日,杭州市教育局举行人工智能教育新闻发布会,现场正式发布《杭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杭州市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两个文件,同时也官宣

  IT之家 8 月 23 日消息,据《杭州日报》8 月 22 日,杭州市教育局举行人工智能教育新闻发布会,现场正式发布《杭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杭州市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两个文件,同时也官宣,9 月的新学期里,杭州市将在中小学各个学段全面开展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育,每学年不少于 10 课时。

  

  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蒋锋介绍说,从本学期开始,杭州市将在中小学各个学段全面开展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育,实施 AI 时代的“未来学生”培育行动和 AI 时代“未来教师”培养行动,构建“课程建设”与“教师发展”双轮驱动的行动体系。此外,杭州市还将积极推进“未来课堂”和“未来学校”的学校建设,加强 AI 教育支撑环境的建设,进一步开展教育智慧赋能的实践探索。

  IT之家从报道中获悉,具体实施中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多种课程实施形式,可通过主题项目周等方式开展集中性授课,也可以利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方式,与信息科技、科学等学科进行整合设计开展课程。

  • 小学第一阶段(1~2 年级):要求在教师指导下,认识校园中常见的人工智能应用,能与人工智能设备进行简单互动,知道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人工智能,在智能设备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使用规范和道德,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
  • 第二阶段(3~4 年级):能根据学习、生活中的任务情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恰当的人工智能技术获取文字、图像、声音等资源,设计、创作简单作品等。
  • 第三阶段(5~6 年级):能通过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分析,了解决策树与神经网络等模型的基本结构,知道推理、暴力搜索等算法的基本原理等。
  • 初中阶段的学习可以通过动手实践,亲历从数据准备、模型训练到模型推理的全流程,体验用人工智能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能批判性地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并能在跨学科项目实践中激发创新思维。
  • 高中阶段通过项目驱动实践,学生将学习设计人工智能系统、开发智能体提升将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等能力。
הערו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