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如何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

Yorumlar · 16 Görüntüler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都希望的,教育是每个家庭的关键,也许子女没办法成为那个人中之龙,人中之凤,但教育好孩子是每个父母的义务和责任。 父母希望教育好孩子,所以对孩子的要求就会很高,觉得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都希望的,教育是每个家庭的关键,也许子女没办法成为那个人中之龙,人中之凤,但教育好孩子是每个父母的义务和责任。

  父母希望教育好孩子,所以对孩子的要求就会很高,觉得高的要求就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当孩子达不到要求就会批评指责孩子,这会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或者自卑心理。

  不过,过于关心孩子也不好,有时候会对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总是在孩子身边过于唠叨会影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自律方面引起不好的影响。

  如果想要培养出孩子自律的习惯,要在这几件事上做到“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要学会示弱。

  第一,“忍”住不发脾气

  在孩子每次犯错误时,很多父母都忍不住大发雷霆,有些时候搞不清状况,不等孩子解释就进行指责,甚至进行打骂,对于父母来说是把气撒出来了,但对于孩子却没有什么好处。

  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孩子从父母的怒气中学不到任何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容易变得易怒,脾气暴躁。

  当孩子面对同样的事情,当别人也犯错,或者引起自己不乐意的时候,孩子很有可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脾气也会变得越来越暴躁。

  所以,面对孩子,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孩子犯错误时不能动不动就发脾气,先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再去心平气和地教育孩子,这样效果比无谓的发脾气要好多了。

  第二,“忍”住不轻易帮忙

  在孩子遇到困难需要帮忙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学会判断,看看这个事情孩子能不能自己解决,不能一有需求父母就迫不及待地去帮忙。

  例如一些简单的活:穿衣服、拿东西、装书包、叠被子等,像这种简单的事情,父母要从小让孩子学会自理,否则,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过于依赖父母。

  也不能说什么“穷养儿子,富养女”,不管儿子女儿都要从小培养一定的自理能力,要让儿女从小就学会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困难。

  儿女总会长大,父母终会老去,幼年总有离巢独自面对生存的时候,当父母不能遮风挡雨,儿女要自己独自面对风雨,甚至还要替父母遮风挡雨,如果不从小让儿女学会自理,儿女就会一直依赖父母,自己什么都不会,还很有可能不孝顺父母。

  所以,父母要学会适当地拒绝,这样孩子才能学会运用自己的力量去面对困难。

  第三,“忍”住不催促

  当孩子早上起床,父母就不停的催促孩子,不停的说着快点起床,快点洗脸刷牙,快点吃饭,上课认真听讲……放学回家又不停地开始催促,赶紧写作业,别光看电视,快点睡觉……

  父母不停地催促可能让孩子厌恶这种行为,还有可能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不催不动”的习惯,什么事情都要父母催着才去做,反正有父母催着,什么事情也不用自己考虑自己关心,比如上学,孩子觉得有父母在,自己根本不用看着时间,如果某次迟到,甚至还会怨父母导致自己迟到。

  父母越是不停催促,孩子越不容易养成自律的习惯,反而会把父母的催促当成了习惯,没有父母的催促很多事都不会自己考虑。

  所以,父母要学会适当的进行提醒,而不是进行不停的催促,一味地催促是不行的,要让孩子学会时间观念,自己的时间自己负责,不能什么都需要父母的催促完成。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习惯?

  一,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大部分孩子一旦碰上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沉迷其中,从而忘记了时间,比如:看动画片,玩玩具,玩游戏……

  父母要从小给孩子灌输时间观念,给孩子规定好时间,比如每天能玩多久的游戏,看多久的动画片,让孩子自己分配这些时间,父母进行监督即可,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学会自己分配自己的时间。

  二,要循序渐进

  自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这是个漫长的过程,首先父母一定要耐着住性子,不能觉得孩子直接就能学会自律,这是不可能的。

  从自由到自律,虽然只有一个字的差别,但两者相距甚远,培养孩子并非一日之功,这个漫长的过程父母要循序渐进,不可一下子都堆在孩子身上,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就进入到自律当中,如果父母都耐不住性子,那凭什么要求孩子耐住性子自律呢?

  只有自律的孩子才更容易接近成功,在孩子3-6岁是培养孩子的黄金时期,父母要抓住这个阶段适当地培养孩子,让孩子尽可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校对 庄武

Yorum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