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女生用大众建档方式记录挖掘温州历史和文化

Kommentarer · 2 Visningar

温州网讯 “假如1934年你在温州中学读书,课余时间做什么?”  你有没有兴趣探究一下?  近日,网友ArchiWenzhou在社交平台上晒出1934年春季《温州中学校刊》第12期部分内容,引起关注。记者在温州市图书馆官网查

    温州网讯 “假如1934年你在温州中学读书,课余时间做什么?”

    你有没有兴趣探究一下?

    近日,网友ArchiWenzhou在社交平台上晒出1934年春季《温州中学校刊》第12期部分内容,引起关注。记者在温州市图书馆官网查询到1934年的这期《温州中学校刊》 ,发现民国时期温中学子课余生活丰富精彩——听讲座、听音乐会、在新开设的娱乐室练小提琴、参加春季运动会……

    进一步翻阅ArchiWenzhou的社交平台主页,满屏都是温州记忆——从巷弄深处的老照片,到冒着热气的街头小吃寻味记……每一篇笔记都带着温度述说属于温州的城市故事。

    账号ArchiWenzhou的实际运营者张歌恬是一名95后女生,出生在温州,籀园小学毕业后随家人迁居上海。2024年在英国中央圣马丁学院读研期间学习“应用与想象”课程,毕业需要根据专业和文化背景做一个展示项目。她想到了家乡温州——春天籀园的三叶草、车站烫手的灯盏糕、朔门街的格子铺……儿时的记忆碎片,凝成对家乡的怀念。于是就有了这个“啊!看温州”账号,ArchiWenzhou=Archive+Wenzhou,张歌恬想建设一个大众参与式的温州档案库。

    在项目毕业展期间,张歌恬戏称自己是“在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的温州人嘴替”。她通过模仿水墨画的视觉效果,手绘一幅展示温州文化主题的地图,呈现慈善亭、小吃、温商精神、蓝夹缬、瓯绣等本土文化元素,并配套制作解读手册,详细介绍每个温州元素的内涵。展览互动区成为人气焦点——观众用创意贴纸在地图上“打卡”心仪的温州文化,从贴满贴纸的地图上可以看出,温州小吃、慈善亭和瓯窑成为最受欢迎的三大文化符号。

    虽然对温州的了解只停留在小学毕业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张歌恬对温州的文化愈发感兴趣。她认为城市可以被视作一座巨大的档案馆,不同的景观以各种方式承载着古往今来的烟火味,包括历史建筑、商业街、景点地标、纪念碑、甚至涂鸦等。城市文化和记录它的各式载体一直存在着,却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变得渺小。她想用大众建档这样的方式来记录和挖掘温州有趣的历史和文化。

    张歌恬分享的这些温州故事也吸引着不少在外温州人,有网友回复“流浪在北京的温州人看哭了”,还有人评论“温州的发展还要靠这些有浓厚爱乡情的年轻人大力宣传家乡”。看着评论区来自五湖四海的IP,张歌恬觉得能让更多人看到温州的历史文化,这件事就值得一直做下去。她在记录的同时,也鼓励网友分享他们的温州故事。希望在探索城市文化意义的过程中,每一个温州人都能找到与这座城市独特的联结。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95后女生用大众建档方式 记录挖掘温州历史和文化

    城市就像一座巨大的档案馆 我们都是这座城市的档案员

    记者 叶超艳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来源:温州新闻网-社会】

Kommenta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