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系创始人掌舵!纽劢科技辅助驾驶方案落地,却面临亏损扩大、新国标与自研车企三重压力

Kommentarer · 0 Visningar

特斯拉系基因加持!纽劢科技深耕纯视觉辅助驾驶,融资背后盈利难题与新国标挑战并存。 净利润亏损扩大 不久前,Nullmax(纽劢科技)与黑芝麻智能合作,推出面向 8-15 万元级别主流车型的辅助驾驶量产方案,该方案

  特斯拉系基因加持!纽劢科技深耕纯视觉辅助驾驶,融资背后盈利难题与新国标挑战并存。

  净利润亏损扩大

  不久前,Nullmax(纽劢科技)与黑芝麻智能合作,推出面向 8-15 万元级别主流车型的辅助驾驶量产方案,该方案融合纽劢科技全栈自研软件技术架构与视觉感知算法,依托单颗黑芝麻智能武当 C1236 跨域计算芯片(SoC),可提供城区记忆领航辅助、高速领航辅助、记忆泊车等功能,助力辅助驾驶技术普及。

  从企业背景来看,纽劢科技于2016年在硅谷成立,创始人兼CEO、CTO徐雷有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博士学历,曾先后在高通和特斯拉工作,负责嵌入式平台应用、TeslaVision深度学习网络搭建、Autopilot2.0开发等工作。而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兼COO宋新雨也曾在特斯拉任职,是Autopilot及娱乐系统开发团队骨干成员,曾深度参与Autopilot 1.0和Autopilot 2.0系统开发和产品化。

  受创始人背景影响,纽劢科技在智能驾驶领域选择与特斯拉一致的纯视觉路线,且早在 2019 年 6 月就发布国内首个系统化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MAX1.0。

  融资与股权方面,纽劢科技 2019 年获德赛西威领投的 Pre-A 轮融资,投前估值 0.95 亿美元。此后,纽劢科技先后在2021和2023年完成了A轮和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 FutureXFund、岩山科技等公司,其B轮融资更是高达7.8亿元,之后还获岩山科技约 9.96 亿元增资,成为其控股子公司。

  目前Nullmax已推出行泊一体方案MaxDrive卓行和视觉感知算法MaxVision远见两大系列产品,可提供完整的智能驾驶系统和定制化的视觉感知模块。

  纽劢科技面临显著的财务压力。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3年,纽劢科技从德赛西威累计拿到了4000万元的软件开发合同,不过,纽劢科技在2022年、2023年1-6月的营业收入均为0,净利润分别为-7525.60万元和-3713.00万元,主要系其交付的智能驾驶产品尚未达到收入确认标准所致。

  

  2022年-2023年6月NullmaxLtd.财报数据

  2024 年虽实现 7211.15 万元营收,但净利润亏损扩大至 8852.77 万元,盈利压力巨大。这一情况与自动驾驶行业特性相关。该领域被公认为最难盈利领域之一,存在技术成熟度低、标准缺乏、高投入低回报、研发周期长等问题,商业化落地也遭遇阶段性受阻。

  新国标提出更高要求

  除行业共性难题外,纽劢科技还面临新国标与市场竞争的双重挑战。今年6月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起草的《轻型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以下简称“新国标”)结束对外征求意见。

  AEB 从推标升级为强标,对其感知算法提出更高要求,如需应对行人、自行车、踏板摩托车横穿场景,准确识别目标类型、横向速度并预测轨迹;同时,市场竞争将更激烈,车企成本控制更严格,需在保证技术性能的同时优化成本。

  “新国标增加的行人、自行车、踏板摩托车横穿场景,对感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准确识别出目标类型和目标的横向速度,并预测目标的行驶轨迹,进而判断出自车和目标是否存在碰撞风险。针对这3类横穿场景,相比毫米波雷达,视觉在对行人以及目标横向的测速测距方面是有优势的。而加入毫米波雷达的融合方案,理论上对前方车辆减速(CCRb,前车制动场景)场景的处理会更好一点,但也取决于辅助驾驶公司多传感融合策略的优劣。”纽劢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

  头部车企自研挤压生存空间

  自动驾驶之战愈演愈烈,Nullmax正面临诸多考验。

  在市场竞争层面,头部车企加大自动驾驶自研投入,尤其是特斯拉、问界、小鹏汽车等非常重视自动驾驶的控制权,这使得像纽劢科技这样的自动驾驶公司进入车企供应商名单的难度增加,通过量产实现盈利的机会变少。

  纽劢科技选择纯视觉端到端技术路线,虽然具创新性,但仍面临挑战。首先,端到端技术作为数据驱动的模型,对数据的需求量极大。为了提高模型的性能,需要收集和处理海量的高质量数据。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数据的获取、标注和提炼等过程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并且成本高昂。此外,端到端技术的训练和优化需要算力支持,随着模型的复杂化和数据量的增加,对算力的需求也将越来越高。

  其次,端到端技术的测试验证需要模拟各种复杂场景和突发情况,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由于自动驾驶场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测试验证的难度极大,还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端到端技术的测试验证标准尚未统一,导致测试结果的不一致性和可比性差,难以形成统一的评价体系。

  而小鹏、华为和蔚来在技术上各有优势,如小鹏的纯视觉方案和端到端大模型应用,华为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及大语言模型的应用,蔚来的端到端架构和智能驾驶世界模型NWM等,都代表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方向。头部车企的自研成果和头部自动驾驶供应商的产品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压缩了纽劢科技的生存空间,使其商业化落地难度加大。

Kommenta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