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报里的冰轮环境:净利润跌两成,境外业务与新兴领域成破局关键

Comments · 11 Views

公司面临短期业绩压力,选择技术创新为核心战略,成立研究院并参与国家标准起草。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彭斐

  

  虽然在构建第二增长曲线,但国内市场需求的放缓,让冰轮环境(000811.SZ,股价14.20元,市值140.95亿元)上半年业绩整体承压。

  8月20日下午,冰轮环境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1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3.50亿元下滑6.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6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3.31亿元,同比下降19.71%。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份“成绩单”的背后,呈现出显著的“内冷外热”市场状况:境内市场营收同比下降18.19%,成为拖累业绩的主要因素;而境外业务则逆势上扬,实现30.16%的增长,成为冰轮环境财报中少有的亮点。

营收净利双降,境外业务成少有亮点

  根据冰轮环境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在上半年遭遇了经营挑战。

  财务数据显示,冰轮环境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1.18亿元,同比下降6.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6亿元,同比下降19.7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43亿元,同比下降18.38%。

  从收入构成来看,地域市场的表现分化尤为突出,这也是导致公司整体业绩下滑的核心原因。

  报告期内,冰轮环境在境内市场的业务面临较大压力,实现营业收入21.02亿元,与去年同期的25.69亿元相比,大幅下滑了18.19%。公司在财报中指出,这主要是由于“国内业务下游需求放缓,短期市场承压”。

  不过,冰轮环境的“向海”战略在本报告期内取得了显著成效。数据显示,冰轮环境境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1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7.81亿元,实现了高达30.16%的同比增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强劲的海外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国内市场的下行压力,成为公司上半年业绩中难得的亮点,也验证了公司全球化市场布局的前瞻性与正确性。

  尽管如此,由于境内业务在公司总营收中占据近七成的较大比重,境外业务的亮眼表现尚不足以完全扭转整体业绩下滑的局面。

技术创新筑壁垒,新赛道布局待发力

  面对短期业绩压力,冰轮环境选择以技术创新作为穿越周期的核心战略。

  报告期内,冰轮环境在研发体系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成立了公司级的技术研发创新组织“中央研究院”,旨在开展基础性、共性及前沿颠覆性技术研究,打造技术领先优势。公司的技术实力也获得了行业认可,期内参与了《离心式制冷剂压缩机》和《无油悬浮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两项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并有多项技术和产品荣获省部级乃至国家级奖项。

  在巩固技术壁垒的同时,冰轮环境正积极开辟新的增长赛道,为未来发展积蓄动能。公司在2025中国制冷展上重磅发布了“工业全域热控综合解决方案”,依托热泵领域的核心技术,深度融合多源多级系统集成,构建能源梯级利用体系,正式将“工业全域热控”作为公司发展的“第二增长赛道”。

  此外,公司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前瞻性地布局了多个具备广阔前景的新兴领域。在算力基建热潮下,公司及其子公司顿汉布什凭借服务数据中心温控冷却的成熟经验和新研发的“液冷系统热交换器”等产品,持续深耕数据中心市场。

  在核电领域,公司拥有核级资质和二十余年服务经验,并针对第四代反应堆技术进行了新品研发。同时,公司还针对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等大型基建项目,制定了成熟的混凝土冷却解决方案。在国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背景下,公司在巩固传统远洋捕捞船用制冷设备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布局海工装备市场,其“海洋绿能装备及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已获得科技进步奖项。

  这些在新赛道的多元化布局,虽短期内对业绩的直接贡献尚待显现,但无疑为冰轮环境的长期发展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