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智驾困难多也要造 长城还要造“得利卡”?

Kommentarer · 2 Visningar

作者:付苏、谢雨昊“长城接下来会开发非承载式车身MPV,只有新品类才能激发更大的需求。”这是坦克品牌执行副总经理谷玉坤在全新坦克500预售之际的专访,向媒体诉苦智驾与越野相结合是多么艰难中,无意透露的

  作者:付苏、谢雨昊

  “长城接下来会开发非承载式车身MPV,只有新品类才能激发更大的需求。”这是坦克品牌执行副总经理谷玉坤在全新坦克500预售之际的专访,向媒体诉苦智驾与越野相结合是多么艰难中,无意透露的。虽然,“长城得利卡”这个中国越野市场的全新产品类型需要长城大费周章,但眼下越野智驾更值得中国越野变革者的坦克付诸全力

  市场刚需推动越野变革

  据了解,在越野车型上搭载智能驾驶技术,曾是长城坦克内部争议的话题。谷玉坤坦言,团队一度认为 “越野车带智能驾驶可能不是个好方向”。但市场需求的变化最终推动了这一决策。

  

  从用户心理看,国内市场存在 “配置刚需” 现象:“用户可能不一定用得上,但你必须得有”,这种心理与四驱系统的普及逻辑相似 —— 消费者将配置视为产品竞争力的基础指标。调研数据显示,75% 的越野车用户中仅 3% 是专业越野玩家,绝大多数用户更关注城市驾驶场景中的智能化体验,如 “冰箱、彩电、大沙发” 等舒适配置,以及智能辅助驾驶带来的便利性。

  所以坦克需通过技术升级实现市场扩张。谷玉坤指出,Hi4-Z 动力、馈电油耗、越野性能等核心指标已 “不输新势力,甚至更优”,在此基础上叠加智能驾驶,是为了 “争取更大销量”。面对新势力对越野市场的渗透,传统越野品牌必须打破 “硬核但笨重” 的刻板印象,通过智能化重构产品价值,也就是此次全新坦克500预售品牌喊出的“开启越野新时代”。

  从“越野工具”到“全场景伙伴”的进化

  坦克对越野智能化的定义并非 “用智驾去越野”,而是聚焦用户真实场景的体验升级。其一,城市驾驶场景中,通过智能辅助驾驶降低通勤压力,例如自定义停车功能可精准停靠 10 公分内的马路牙子;其二,越野场景中,提供 “越野后评价反馈”,帮助用户提升越野技巧;其三,家庭场景中,“大床放平” 可满足沙漠露营等多元化需求,打破传统越野车 “实用不舒适” 的局限。

  

  这种进化重构了越野车的核心价值:不再是单纯的 “越野玩具”,而是兼顾硬核性能、智能体验与家庭需求的 “全场景伙伴”。正如谷玉坤所言,全新坦克500要做 “温和的巨人”—— 既有越野实力,又能满足城市通勤与家庭出行。

  是趋势,更是攻坚战

  当然,梦想虽美好,实践却是痛苦的。摸着“越野智能化”这块石头过河的长城汽车,在没有行业先例的情况下,遇到了三大壁垒的制约,可谓是艰难的攻坚战。首先就是标定周期与成本的双高。

  对此,长城汽车技术中心副总经理姜海鹏表示,“越野车车身姿态变化大(离地间隙、俯仰角差异显著),导致传感器位置与普通 SUV 完全不同,需重新采集海量数据并重构感知模型。全新坦克500的标定周期是普通车型的两倍,仅 Hi4-Z 和 Hi4-T 两种动力的标定就耗时七个半月,额外投入 30 台数据采集车。其中,为应对越野复杂工况,在场地摸底测试上就比蓝山最初平台开发时多进行了五轮,每一轮都意味着‘巨额的成本投入’,成本远高于普通车型。”

  

  其次,智驾系统与动力系统出现了协同空难的问题。以 Hi4-T 为例,其搭载传统变速箱,动力输出曲线存在波动(非平滑线性),导致智驾指令与执行机构响应难以匹配。初期标定时,车辆甚至出现 “轻点油门窜动” 的顿挫感,需智驾与动力部门深度协作,在波动中实现精细调校。姜海鹏表示,“这种挑战是开发蓝山、高山等城市 SUV 时未曾遇到的。”

  除了动力系统的匹配度问题,全新坦克500作为越野车,其智驾功能还要满足车辆改装所带来硬件适配性。毕竟,在越野文化当中,新车都是“半成品”。所以,全新坦克500就面临智驾硬件的冗余与可靠性挑战。例如,谷玉坤举例,车辆要做到“升高一两寸不影响智驾精度”,这要求传感器与算法具备更高的环境适应性。实现了智能化与越野改装的兼容,突破了传统智驾系统 “娇气” 的局限。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长城这次推出全新坦克500可谓是用实践证明,越野智能化不是 “伪需求”,只是需要有技术储备,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跨越更长的技术周期、更高的成本门槛就能实现的。所以这也不得不令人期待,这台“温和的巨人”全新坦克500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经受住考验;以及谷玉坤“说漏嘴”的“长城得利卡”能否最终面世。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的MPV市场需求相比以往需求量攀升明显,2023年与2024年相比2022年增长超过15%,核心在于家庭多元需求未被满足。而得利卡作为经典多功能车型,以 “能装、能跑、能越野” 的全能属性风靡一时,所以长城选择在中国市场又一次进行品类创新,不禁畅想其可能成为 “长城版得利卡” 的市场潜力。

  从全新坦克500的越野智能化,到非承载式 MPV 的品类创新,长城的路径清晰可见:不局限于传统赛道的存量竞争,而是通过技术整合与场景重构,定义新的市场规则。这背后,是中国汽车品牌从 “跟随者” 到 “引领者” 的角色跃迁 —— 不再被动满足用户已有的需求清单,而是主动挖掘需求的 “盲区”,用技术实力将 “不可能” 变为 “新刚需”。正如谷玉坤所言:“尽管过程艰难,但呈现给用户的产品价值是值得的。”—— 这或许是所有深耕越野市场的车企共同的责任与答案。

Kommenta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