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干部变舞者,6分钟穿越千年,延庆文化如何惊艳全场?

تبصرے · 6 مناظر

8月15日晚,延庆世园公园的夜空被灯光点亮,一场名叫《遂城都会 妫水之城》的舞蹈惊艳开场。6分钟的表演,带着观众穿越千年,从明代古城的热闹街头到妫河边上的书香气息,延庆的历史和文化在舞台上活了起来。这

  8月15日晚,延庆世园公园的夜空被灯光点亮,一场名叫《遂城都会 妫水之城》的舞蹈惊艳开场。6分钟的表演,带着观众穿越千年,从明代古城的热闹街头到妫河边上的书香气息,延庆的历史和文化在舞台上活了起来。这不是专业舞团的表演,而是社区干部和孩子们用汗水与热爱,拼出的一场文化盛宴。

  

  这场舞蹈的排练场地,就在儒林街道的文化活动室。平时忙着处理社区事务的干部,放下文件就变成了“演员”。有人刚忙完居民的琐事,带着笔记本就赶来排练;有人把舞蹈动作记在小本子上,像完成工作任务一样认真练习。平安办副主任王来永笑着说:“我们这些没跳过舞的人,学起来真不容易。可一想到这是在讲延庆的故事,就觉得特别有干劲。”他们不是为了出名,而是想让家乡的历史被更多人看见。

  排练不只是练动作,还要学文化。为了演好“遂城都会”的繁华场景,他们跟着学者翻史书,查资料,甚至跑到妫河边感受那股“夏与阳”的古老气息。他们还去了冠山书院,也就是现在的延庆第一小学,实地看看老建筑,找灵感。从7月开始,一个多月的排练,忙碌的工作被这份文化热情悄悄治愈。每一个转身、每一个步伐,都带着对家乡的深情。

  

  舞台上还有一群小演员,20个来自社区家庭和学校的孩子。他们表演情景剧,讲冠山书院的百年书香。孩子们年纪小,可能还不懂“文脉”是什么,但他们认真背下每一句台词。排练空隙,他们围着大人问:“古代的学校长啥样?”“夏阳川是啥意思?”大人们耐心地讲,孩子们听完就记住了家乡的故事。这些故事,像种子一样,种在他们心里。

  演出当晚,灯光亮起,演员们穿着明代服饰,衣袖翻飞,瞬间把观众带回古城的市井。妫河的水光、书院的书香、古城的砖瓦,全在舞台上“活”了过来。从神话传说的飘渺,到明代街头的热闹,再到现代延庆的活力,舞蹈串起了一条清晰的历史线。观众看得入迷,掌声不断,连孩子们都激动地挥手。

  

  这场表演的背后,是从5月开始的精心准备。街道主任刘建辉带着大家,从创意到排练,再到打磨细节,每一步都亲力亲为。他们查资料、挖文化,想把妫河的故事讲得更生动。干部和群众一起上阵,用最简单的热情,完成了这场文化接力。6分钟的表演虽然短,但妫水文化的种子,已经在很多人心里生根。

  这场活动不只是舞蹈,还有永宁镇的《永宁火勺》和张山营镇的非遗《小车会》。每个节目都带着延庆的味道,干部、群众、老人、孩子,全都参与进来。这不是高高在上的艺术,而是属于每个延庆人的文化派对。大家用自己的方式,讲述家乡的故事,传递文化的温度。

  这场“延庆超级晚”,让人们看到文化是怎么连起老老少少的。社区干部放下工作,变成舞者;孩子们背着台词,学着历史;观众们看着表演,找到乡愁的归处。文化不再是书本里的东西,而是活在每个人身边的真实感受。就像刘建辉说的:“我们想让延庆的故事,在每个人心里留下来。”

  

  排练的过程,也让大家更懂延庆。干部们翻史料时,发现了更多家乡的骄傲;孩子们问问题时,学会了珍惜自己的根。文化就像一条河,流过每个人的心田,带着历史和温暖,慢慢流向未来。这场演出,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

  延庆的文化活动,还会继续走下去。计划里,舞蹈和情景剧要走进展陈馆巡演,让更多人看到妫水文化的魅力。普通人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文化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能让每个人都参与、都感动的东西。延庆人用行动告诉大家:只要有热爱,文化就能活起来。

  

  这场表演,也让大家开始讨论:文化到底是什么?是书本里的历史,还是生活里的点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或许,文化就是像这样,把老故事讲给新世代,把家乡的骄傲传给下一代。你觉得呢?延庆的故事,还会继续在每个人的心里,写下新的篇章。

تبصر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