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保护第一”是新时代文物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前提。始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坐落在海拔3700米的红山之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式建筑群,宫殿内珍藏有数万部经书典籍和大量珍贵文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的年轻人,如何通过不同的方式、共同守护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坐落在海拔3700米的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垂直落差约115米。
在多吉平措眼里,布达拉宫所见、所触、所踏,皆是历史。
布达拉宫主体为石木结构,不仅殿堂密集,通道狭窄,而且殿堂内有上百盏酥油灯、香炉,一旦起火,火势极易快速蔓延,形成“立体燃烧”,扑救难度极大。作为消防员,在伦珠朗杰眼中,巡查时紧盯的线路、检修时触碰的器材、值守时踏过的台阶,都是需要用责任筑牢的安全防线。
布达拉宫白宫唐卡库珍藏着6000多幅唐卡。今年,要完成所有唐卡的建档工作。每一幅唐卡都要录入年代、尺寸、保存状况、电子图像等14项信息,建档后上传至国家文物局的专门系统,相当于给每一件文物办理了专属“身份证”。
如今,1500多具各类灭火器材,安置在布达拉宫的各个角落,不仅为消防安全保驾护航,也为文物保护筑牢了坚实屏障。
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大队一级消防士 伦珠朗杰:从山脚下爬到金顶最快也要3分40秒,我们在核心区域组建了消防前置备勤班和夜间值守点。一旦发生险情,第一时间能够到达现场。
红墙金顶在阳光下闪耀,伦珠朗杰的脚步踏过百年石阶,多吉平措的指尖拂过千年唐卡。两种不同的守护维度,在布达拉宫的时空里交织成同样的坚守。他们以专业与执着,将未曾言说的默契,写进日复一日的守护中——让安全之弦时刻紧绷,让文明之火代代相传。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