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拼尽全力考上大学,毕业却挤独木桥,考公路在何方?

评论 · 0 浏览

楼下那家培训中心,每天中午都热闹得像个菜市场。几百个年轻人,背着书包,拎着外卖,急匆匆从教室里涌出来,脸上写满了疲惫和期待。他们都在这儿拼了命地学,想考个公务员、进个事业单位,或者挤进银行、国

  楼下那家培训中心,每天中午都热闹得像个菜市场。几百个年轻人,背着书包,拎着外卖,急匆匆从教室里涌出来,脸上写满了疲惫和期待。他们都在这儿拼了命地学,想考个公务员、进个事业单位,或者挤进银行、国企,找一份能让人放心的稳定工作。

  

  这些年轻人,大多刚从大学毕业,书还没放下,就一头扎进了考公的队伍。家里人支持他们,供吃供喝,甚至掏钱报培训班,只盼着孩子能考上,端上“铁饭碗”。可现实呢?一个岗位,动辄几百人抢,录取名额就那么一两个,算下来,绝大多数人都得落空。

  有的考生,已经考了好几年,试卷刷了一摞又一摞,还是没考上。时间一长,钱花光了不说,人也开始怀疑自己。找不到工作,社交圈子越来越小,父母急得不行,亲戚朋友的闲言碎语也开始冒头。年轻人心里那股子劲儿,慢慢就被磨得没剩多少。

  站在窗边,看着楼下那些来来往往的身影,我突然觉得,高考可能是人生最简单的一场仗。十二年寒窗苦读,目标就一个:考上大学。虽然累,但方向清楚,路也直。可一旦迈出校园,人生就像进了迷雾,哪条路通向“好日子”,谁也说不准。

  回想高考那会儿,课桌上堆满了书和试卷,密密麻麻的笔记写得手酸。每天晚上,教室里灯火通明,同学们埋头苦干,有人嘴里念叨着古诗文,有人盯着数学题算到眼花。黑板上的倒计时数字一天天减少,像在催命,大家都憋着一口气,想跑赢时间。

  

  那时候,教室里总有股怪味儿,速溶咖啡的苦味混着风油精的刺鼻气,闻着就让人精神一振。偶尔抬起头,窗外黑漆漆一片,只有路灯孤零零地亮着。可不管多苦多累,最后总能考上大学,觉得自己前途一片光明。

  可出了大学,生活就没那么简单了。好工作不好找,好不容易进了公司,领导可能还三天两头给你脸色看。年轻人想买房买车,攒钱攒得心累,房价却像火箭一样往上窜。谈恋爱、结婚、生娃,每一步都像在爬山,喘不过气。

  更别提那些考了几次都没上岸的年轻人。他们每天泡在培训班,背书、做题、模拟考,日子过得像复读机。考不上,压力像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家里人盼着,朋友问着,自己也急着,可结果往往是又一次落榜。

  数据摆在那儿,残酷得很。2024年,全国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超300万,可录用名额只有几万个,录取率低得吓人。有的热门岗位,报录比甚至高达2000:1,相当于两千人抢一个饭碗。这种竞争,哪是努力就能搞定的?

  考公这条路,就像挤独木桥。有人挤过去了,端上了“铁饭碗”,日子安稳。可更多人,挤得头破血流,还是掉进了水里。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机会实在太少,运气也得占一份。

  想想我们小时候,老师总说“知识改变命运”。这话不假,可现在光有知识还不够,还得有门路、有机会。考公的年轻人,哪个不是从高考的千军万马里杀出来的?可到了社会,现实却给了他们一记重拳。

  

  看着楼下的人群,我突然觉得,人生就像一场长跑。高考只是起点,考公是其中一站,前面还有无数个路口等着我们选。年轻人,慢慢来,路还长,总有属于你的那条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