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不为远,相知情更浓

टिप्पणियाँ · 13 विचारों

雷 蕾文/图 两岸媒体人在石屏古城学跳烟盒舞。 两岸媒体人在建水紫陶产业园区体验陶艺。 “时隔12年再到云南,变化特别大。”黎建南是一名台湾自媒体人,近日,他与24名两岸媒体人一道走进滇南大地,参加由云南

  雷 蕾文/图

   两岸媒体人在石屏古城学跳烟盒舞。

   两岸媒体人在建水紫陶产业园区体验陶艺。

   “时隔12年再到云南,变化特别大。”黎建南是一名台湾自媒体人,近日,他与24名两岸媒体人一道走进滇南大地,参加由云南省台办主办的第三届“情牵两岸·滇台同行”暨台湾网络新媒体人采访活动。5天4夜的行程中,采访团深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蒙自市、建水县、石屏县等地,感受当地的多彩民俗文化和优美自然风光,见证当地日新月异的发展。“此次云南之行让我看到这里焕发出的新活力,感觉特别棒。我会好好记录,讲好‘两岸一家亲’的故事。”黎建南说。

   体验特色文化

   鲜切肉片在滚烫汤头里翻滚、时蔬与米线依次入碗……“来到蒙自,怎能不尝一碗地道的过桥米线?”在蒙自市过桥米线文化展示中心,台湾自媒体人李湘茗认真聆听讲解。2014年,蒙自过桥米线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过桥米线在传统技艺的坚守与标准化生产之间寻找平衡,以“非遗+文旅+产业”模式向全国乃至世界传递云南味道。

   一场充满仪式感的味蕾之旅后,李湘茗直言:“米线味道十分惊艳,我懂得了滇南饮食的匠心。”在她看来,这碗美食背后,承载着独特的饮食文化和情感纽带。

   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建水紫陶烧制技艺让台湾媒体人大开眼界。制泥、手工拉坯、湿坯装饰、雕刻填泥、高温烧制、无釉磨光……采访团成员“沉浸式”感受建水紫陶独特的制作技艺,直呼“看呆了”。

   在石屏豆腐古城博物馆内,老师傅手持长勺搅动酸水,豆浆在古法中慢慢凝结——采访团见证了“井水点豆腐”的魔法时刻,当地特有的酸性井水与豆浆相遇,瞬间凝结成雪白的豆腐。这项能“吃”的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台湾媒体人连连称奇。

   鲜艳的布料、闪亮的配饰、松软的布鞋……在蒙自碧色寨滇越铁路历史文化公园,台湾自媒体人吴旻义终于穿上向往已久的民族服饰。“零距离感受当地民族文化,是我此行最大收获。若有机会,真想走遍大陆,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吴旻义说,他曾在社交平台向岛内青年介绍红河州的民族文化,不少人被这里的人文风情深深吸引,对这片多民族聚居的沃土心生向往。

   触摸发展脉动

   天蓝水清一直是云南的名片,如今另外一种新“蓝”正被人熟知,那就是蓝莓。采访团走进蒙自市草坝镇安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当地蓝莓产业发展。

   资料显示,2024年中国蓝莓种植面积已超过110万亩、产量约50万吨,其中云南作为核心产区,贡献了约占全国30%的蓝莓产量,并发展出多种联农带农典型模式,打开了乡村振兴“新蓝海”。

   蒙自是设施栽培蓝莓的主产区,蓝莓种植面积已达3.5万亩,总产值超30亿元,带动2万多户村民实现增收。其中以“622”联农带农机制发展的蓝莓家庭农场有500个以上,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

   “622”联农带农机制,即蓝莓销售收入按照农户60%、村集体和龙头企业各20%的比例分配。加入该机制,草坝镇仙景村村民许泽去年种蓝莓挣了118万元。今年计划将种植规模从30亩扩大到80亩,预计收入达200万元。

   “今年我们的蓝莓已成功出口俄罗斯、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出口量约170吨。”红河安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销售总监陈灿灵说。

   在弥勒市“东风韵”艺术小镇,生态农业、艺术文化、休闲度假巧妙融合,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热门地,这正是云南积极培育文旅新质生产力、探索“农文康旅”融合发展新路径的一个缩影。漫步其中,彩色城堡式建筑与大片薰衣草花田相映成趣,葡萄酒庄园、艺术家庄园、玫瑰庄园、湖滨湿地、静谧溪谷错落其间,文艺气息扑面而来。台湾青年吴蒨看得目不暇接:“万花筒艺术馆非常美,从远处望过去层层叠叠,内部则是烧砖窑的建筑形状。我还会再来,也希望带更多朋友来弥勒,感受‘云南的摩洛哥’。”

   增进彼此友谊

   立秋后的建水,气候清爽宜人,绵绵细雨滋养着这座具有千年深厚历史底蕴的滇南古城。采访团走进建水文庙,这是大陆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文庙之一,也是举行祭孔仪式的重要场所。

   正衣冠、点圣火、鸣礼炮、抬圣像、奏礼乐、读祭文……来自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的王同学是首次参与庄重肃穆的祭孔仪式。“完全没想到,儒家文化在滇南古城能保存得如此完整。此前,我对孔子的了解仅停留在课本,这次亲身参加仪式才能有机会触摸到‘活’的中华传统文化,真切感受到它的厚重。”王同学说,希望更多台湾青年积极参与两岸交流,在这里补上“缺失的文化传承课”。

   高亢悠扬的海菜腔、灵动多变的彝族传统舞蹈烟盒舞……在石屏县李怀秀李怀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海菜腔省级传承人李怀秀与弟弟李怀福为采访团献上的民族特色歌舞盛宴,引得掌声阵阵。有台湾青年跟着学跳烟盒舞,感慨道:“原来传统文化不是玻璃柜里的标本,也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这般鲜活的节奏与动感的舞姿。”

   李怀秀曾多次赴台演出交流,最令她难忘的是在阿里山与台湾少数民族“斗歌”“斗舞”的经历,那一刻,她深切感受到两岸同胞的热情是相通的。“特别期待能再去台湾,也欢迎台湾同胞再来云南,咱们再一起‘斗歌’‘斗舞’,把这份珍贵情谊一直延续下去。”

   吴旻义说,希望通过自己拍摄的视频和直播,让更多岛内民众认识真实大陆、了解多彩云南,吸引更多台湾青年到红河这片沃土感受多样民族文化,唤起彼此的共鸣。

टिप्पणि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