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肩挑重担真情暖人心——记孝老爱亲的“云南好人”田关玉

Mga komento · 17 Mga view

在罗平县九龙街道牛街社区干河村,提起田关玉这个名字,无人不竖起大拇指。这位命途多舛的农家妇女,用善良、勤劳谱写了最美的生活篇章。她先后获得“感动曲靖最美母亲”“罗平县身边好人”“罗平县道德模范

  在罗平县九龙街道牛街社区干河村,提起田关玉这个名字,无人不竖起大拇指。这位命途多舛的农家妇女,用善良、勤劳谱写了最美的生活篇章。她先后获得“感动曲靖最美母亲”“罗平县身边好人”“罗平县道德模范”“曲靖好人”“云南好人”等荣誉称号。

  命途多舛,柔弱身躯撑起家

  田关玉先天左眼失明,贫困的家庭让她与学校无缘。婚后她与丈夫方云祥勤俭持家,日子虽清贫却也温馨。可天有不测风云,2006年一场车祸导致方云祥瘫痪。那时,公婆已80岁高龄,儿女正在读书,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田关玉身上。“当时一下瘦了20斤,去山上种地时经常坐着哭,后来想想,哭也没用,不如打起精神把日子过好。”自此,田关玉擦干眼泪,更加努力地生活。

  没有一技之长的田关玉,收入来源只能靠种地和养猪,她把赚来的每一分钱都用于支付丈夫的医药费和子女的学费。农忙时节,她像一个不停歇的陀螺,帮丈夫按摩、上山干活、回家做饭、喂猪……为了防止丈夫生褥疮,她每天都帮丈夫翻身;为了让丈夫感觉自己从未被遗忘,她坚持把丈夫推到村口人多的地方晒太阳、“凑热闹”。“原来我总想着放弃,我这样活着拖累她……如果没有她,我根本活不到现在。”方云祥将妻子的付出都看在眼里。

  田关玉推着丈夫出门晒太阳。

  至情至孝,床前尽显儿女心

  “苦一人幸福全家”是田关玉常挂在嘴边的话,她对长辈的孝心从未因困顿而消减,在照顾瘫痪丈夫、拉扯两个孩子的岁月里,她依然尽心尽力伺候年迈的公婆。

  婆婆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后,生活不能自理,神志时常不清,常常半夜独自跑出家门。无数个夜晚,田关玉深一脚浅一脚地寻找婆婆,田间地头、村口树下、废弃的老屋旁都留下了她寻找的足迹。视力不好让她在黑暗中寻找格外艰难,摔倒、擦伤是常有的事。

  在家里,田关玉包揽了所有重活累活,从不让老人操心。邻居们提起她都赞不绝口:“她对公婆的付出大家有目共睹,她把‘孝顺’刻进了生活里。”

  慈母情怀,陋室育出栋梁材

  田关玉常对孩子们说:“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我们虽穷,但志不能短,心要正。”她总是尽力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昏暗的灯光下,孩子们在写作业,她就在旁边缝补衣服、做些手工贴补家用。

  生活的压力让田关玉老得比同龄人快,可她没有任何怨言,一直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们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坚韧、什么是乐观。她把所有的爱倾注进了这个家,用身躯筑起一个温暖的港湾。如今,田关玉的子女在各自岗位上勤勉工作,节假日都回家看望母亲、照顾父亲,那份来自母亲的坚韧与正直,始终是他们立身处世的根本。

  心若向阳,微光亦能暖四方

  即使现实严酷,田关玉心中的光也从未熄灭,小院里时常传出她哼唱的声音。面对旁人“日子这么难,你怎么还笑得出来”的疑问,她这样回答:“愁眉苦脸也是一天,开开心心也是一天。一家人能在一起,这就是福气!”

  当大家称赞田关玉时,她说孝老爱亲是作为一个儿媳、妻子、母亲应该做的,没有什么特殊的。这份在苦难中淬炼出的豁达,如春日细雨,无声浸润着乡邻的心田。她如同一朵石缝里顽强生长的野花,虽不起眼,却散发出温暖人心的芬芳。

  田关玉以柔弱身躯为至亲筑起最坚固的港湾,以行动为笔为孩子写下最深刻的人生诗篇,更以那没有被命运夺走的笑容,为困顿者点亮了不灭的希望。她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和付出,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人间大爱之歌。

  曲靖融媒特约记者李忠桥 通讯员王藩桦 文/图

  【来源:掌上曲靖】

Mga komen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