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选择住校怎么样?这是所有家长都纠结的问题。家长明白自己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他们希望孩子优秀,然而住校的选择究竟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还是一个未知数。为了让孩子的将来多一分保障,他们也在不断地尝试。
住校的好坏家长并不能估量,虽然身边有不少住校的例子,但其中有好有坏。这些事例也让家长知道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他们的成长和经历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差异,因此有的孩子适合住校,但并不代表人人都适合,有时候反而会适得其反。
小时候最讨厌的就是住校,或许是因为一直是走读生的缘故,对于住校十分排斥。当然也有一定的原因就是没有安全感,住校后缺少父母的陪伴更加孤独。本就内向的性格,在住校后变得沉默寡言,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不尽人意,还让学习受到了影响。
一、为什么要让孩子住校?
每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这一点值得肯定。即使家长选择让孩子住校也是出于关爱的一种方式,在所有的问题面前家长选择最适合孩子的一种,他们你希望孩子能够在住校后成为期待中的样子。即使有时候他们也不愿意看着孩子吃苦受累,但转念一想这是最好的办法。
1、家长的期待
虽然现在是全民受教的年代,但受教育程度依旧参差不齐,很多家长虽然明白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但自己的能力不足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学校老师的身上。将孩子送到学校住宿在家长看来不仅能够让孩子近距离地接触到老师,更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2、孩子太多,精力不足
虽然很多人说不愿意生孩子,但这部分人基本是中等生活水平的家庭。毕竟经济实力强的家庭并不担心养孩子,而经济实力弱得越穷越能生。穷的家庭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儿多有好的,女多有巧的”,因此生的孩子比较多。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孩子出生后需要接受教育,家长想要让孩子优秀就一定不能让他们荒废人生。而自己却没有精力照顾孩子,只能将孩子送到寄宿学校,在他们看来学校会代替自己管理好孩子,自己也能抽出时间做更多的事情。
3、忙于工作
小时候总能听到这样一句话“爸爸妈妈赚钱给你花,你要乖乖听话”,的确父母赚钱是为了养活孩子,因此为了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只能将孩子送到寄宿学校然后自己去打工。虽然他们知道孩子不乐意,但也无济于事。
二、将孩子送到寄宿学校真的好吗?
曾经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就针对这个问题给出了建议,她明确地反对家长将孩子送到寄宿学校。虽然寄宿学校的确会逼迫孩子成长,但负面作用产生的更多,两者相比住校对孩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她甚至提出如果家长希望孩子独立,那么孤儿院不也可以吗?
其实不止是尹建莉专家,还有央视主持人白岩松也曾经说不会让孩子住校,为何这么多人反对孩子住校,这其中的差距究竟在哪里?或许有的家长到现在还不明白,因为他们只看到了住校的好处,对住校改变孩子深信不疑。
1、改变孩子性格
或许是因为成长的环境不同,有的孩子在住校后更加沉默,孩子在3到6岁是性格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这个时候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会让孩子模仿学习。而小学阶段是孩子性格巩固的重要阶段,之所以降低孩子的学历压力也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培养。
然而家长选择这个时候让孩子住校,反而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我们都知道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来弥补,孩子小时候缺失的爱,即使长大后也一直在弥补,而这不仅会影响到孩子长大后的学习工作,甚至是一生。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下成长,遇到事情变得胆小怯懦。
2、智力发育
或许有的家长意识到了对孩子性格造成的伤害,但却没有发现住宿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智商。在罗马尼亚曾经为了集中教养孩子,将6万名儿童送到教养院集中管理,最终这些孩子虽然健康地长大,但在智力方面总是有所欠缺,情感发育不良尤为明显。
总结:
其实将孩子过早地送到住宿学校的弊端并不仅仅这些,比如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受阻,让他们对父母产生排斥。无论是哪一种结果都不是家长想要得到的,与其让孩子在一个不安定的环境下成长,反而不如家长多花一点精力给他们更多的陪伴。
编辑: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