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场|围坐一圈,精磨唱段

Bình luận · 7 Lượt xem

高温虽休演,排练不能断。8月6日午后,郓城县文化馆排练厅里,80岁高龄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琴书代表性传承人何淑玲正带领团队精磨唱段。 “停!这句‘移风易俗新风尚’的尾音要再扬上去一些,吐字要清。

  高温虽休演,排练不能断。8月6日午后,郓城县文化馆排练厅里,80岁高龄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琴书代表性传承人何淑玲正带领团队精磨唱段。

  “停!这句‘移风易俗新风尚’的尾音要再扬上去一些,吐字要清。咱这是政策宣讲,得让老百姓一听就明白!”何淑玲音调不高,却字字铿锵,她边说边走到主唱兼扬琴手仝秀芬身边示范。

  仝秀芬按照示范试了几次,听着比刚才清楚了不少。“天热,乡亲们看演出辛苦。咱正好沉下心,好好打磨一下新老段子。”仝秀芬道出了团队的心声。

  琴师李乃兴眉头微蹙,手指在坠琴弦上反复揉捻。“何老师,您听‘乡村振兴号角响’前面这过门,滑音再轻巧些,还是带点向上的劲头?”他征求着何淑玲的意见。

  

  一旁的仝秀芬心领神会,琴竹轻点,配合着在扬琴上精准奏出那几个关键音符,并一遍遍尝试比较,直至找到最贴合情绪的音色与力度。

  另一旁,负责文本创作的李春生面前铺满了修改稿。几位骨干演员围坐一圈,逐字推敲。

  “《说说咱的好医保》里这句‘报销比例年年高’,‘年年高’改成‘节节高’是不是更形象?乡亲们一听就能懂,心里更亮堂。”大家低声讨论,笔尖在稿纸上沙沙作响,力求每句唱词既准确传达政策,又朗朗上口、充满生活气息。

  “休演期正是咱的‘充电期’‘精进期’!”仝秀芬的话语带着琴书艺人特有的铿锵,“乡亲们爱听咱的琴书,是对咱的信任。等凉快些,咱得拿出看家本领,把政策送到田间地头,把欢乐送到乡亲们身边。”

  (大众新闻记者 蒋鑫)

Bình luậ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