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发射加速,万颗卫星织就“星网”蓝图进行时

Kommentarer · 16 Visninger

在宁静的夜晚,中国航天再次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8月17日晚,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将互联网低轨09组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此次发射任务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

  在宁静的夜晚,中国航天再次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8月17日晚,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将互联网低轨09组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此次发射任务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也预示着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近期,中国卫星发射的频次显著增加,自7月27日以来,短短23天内已成功完成了9次发射任务,平均不到3天就有一次发射活动。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这9次任务中有5次专注于互联网低轨卫星的部署,显示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加速布局。

  针对这一连串的发射活动,封面新闻记者特别采访了四川大学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江秀强。江教授指出,频繁的卫星发射不仅标志着我国卫星技术的重大突破,也意味着我国卫星互联网正迅速进入组网阶段,目标直指构建中国版的“星链”——中国星网GW星座。

  中国星网GW星座,作为我国的首个卫星互联网计划,其规模之大令人咋舌。整个星座将由12992颗卫星组成,旨在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连续覆盖。自去年12月正式启动建设以来,我国已成功发射了多组互联网低轨卫星,累计数量已超过90颗,为GW星座的全面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江秀强教授进一步解释,尽管距离完成上万颗卫星的组网目标尚有较大差距,但近期密集的发射活动无疑表明GW星座已进入高密度组网阶段。根据规划,未来五年内,我国将发射约10%的组网卫星,预计到2035年完成全部发射任务,实现全球组网覆盖。

  中国星网GW星座的建成,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作为6G网络的关键设施,它将与地面5G网络融合,构建出天地一体的高速通信网络。届时,用户将享受到更加高速、低延迟的网络服务,即便在传统网络难以覆盖的地区,也能轻松实现信号满格。高速的网络传输还将为智能交通、远程医疗等新兴应用提供强大支撑,同时在国防领域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关乎国家的战略安全。

  

  在全球范围内,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建设已成为各国竞相追逐的热点。然而,近地轨道的容量有限,卫星之间需要保持安全距离,以避免相互干扰或碰撞。因此,这场“先到先得”的卡位赛异常激烈。在国外,SpaceX公司的“星链”计划无疑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而在国内,除了中国星网GW星座外,千帆星座、“鸿鹄三号”星座等低轨商业卫星星座计划也在积极布局。

  江秀强教授认为,我国互联网低轨卫星的密集发射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国在大规模星座建设方面的技术实力。从卫星和火箭的批量生产制造到发射场的高密度调控,我国已完全具备满足互联网低轨卫星大规模部署的能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卫星互联网作为连接天地海空的关键设施,正成为各国未来产业生态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而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无疑令世界瞩目。

Kommenta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