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这颗红色星球,最近几年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为什么?因为它可能是人类未来新家的首选!它跟地球长得有点像,一天24小时39分钟,跟咱们的昼夜差不多,生物钟完全不用大调。
火星也有四季变化。自转轴倾斜角度跟地球差不多,春夏秋冬轮着来。未来的火星居民,时间和季节感不会太陌生,生活节奏也能跟上。
温度方面,火星平均零下55℃,听起来冷得哆嗦。但赤道附近,白天能到20℃,穿上防护服就能短暂在外面晃悠。比起其他星球,火星的重力是地球的40%,虽然轻了点,但对身体影响小,肌肉和骨头不会轻易出问题。
从地球到火星,路途可不近。两颗星球绕太阳转,距离最近5500万公里,最远超4亿公里。坐飞船过去,少说几个月,多则快一年,时机和轨道得算得准准的。
到了火星,挑战才刚开始。辐射是个大麻烦。火星没磁场,大气又薄,挡不住太阳风和宇宙射线。太阳耀斑一爆发,高能粒子几十分钟就到,长期暴露,宇航员得癌症的风险高得吓人。
火星大气95%是二氧化碳,氧气只有地球的1%,气压更是低到0.6%。想呼吸?得靠生命维持系统。系统一坏,窒息风险立马来,容不得半点马虎。
温差也让人头疼。白天20℃,晚上能掉到零下80℃。房子保温不好,宇航员可能冻得够呛,设备也容易坏。火星的沙尘暴更是个狠角色,风速180公里每小时,遮天蔽日,能刮好几个月。
沙尘暴不仅毁设备,还让能见度几乎为零。2018年,NASA的“好奇号”就吃了亏,全球沙尘暴让它没法正常工作,太阳能板沾满灰,效率大降。火星大气上下对流强,沙尘一卷起来,落不下来,麻烦不断。
要在火星活下去,能源是命根子。NASA看上了核能,用铀或钚裂变发电,稳定又不受沙尘暴影响。太阳能也不错,火星离太阳近,电池板能攒不少电,但得配上好电池,存着晚上或沙尘暴时用。
住的地方得精心设计。穹顶房子是热门选择,材料少、空间大,还能抗严寒和辐射。地下熔岩管也不错,天然挡辐射,还能建地下城市,种点菜,住得安心。
水是大事。火星极地和地表下有不少水冰,凿个“罗德里格斯水井”,一天能弄380升水。加上大气里的水蒸气,搞个循环系统,生活用水就不愁了。
吃饭怎么办?室内种菜是关键。垂直农场、水培系统,配上LED灯,控制温度湿度,庄稼长得快。地下温室也能用,太阳能温室更省心,靠太阳光和温室效应,种啥都稳。
大家想想,火星生活啥样?是闷头干活,还是能有点乐子?火星殖民的路还长,欢迎留言说说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