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名学生福州研学,探历史秘密,科技之旅有何收获?

Kommentarer · 4 Visninger

25个阿拉善左旗的中小学生,刚刚结束了一场7天6夜的福州研学之旅。这趟旅行可不是普通的旅游,他们既走进了历史的长河,又摸到了科技的脉搏,还亲手做出了属于自己的作品。这群孩子在闽都大地上,收获了满满的

  25个阿拉善左旗的中小学生,刚刚结束了一场7天6夜的福州研学之旅。这趟旅行可不是普通的旅游,他们既走进了历史的长河,又摸到了科技的脉搏,还亲手做出了属于自己的作品。这群孩子在闽都大地上,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和成长。

  

  他们先去了三坊七巷,那是个老街区,房子都是明清时候的风格。孩子们走进林则徐纪念馆,知道了虎门销烟的故事,还学了禁毒的知识。林则徐当年顶住压力,销毁鸦片,保家卫国的精神让孩子们特别震撼。他们还去了林觉民和冰心的故居,读了《与妻书》,听老师讲冰心奶奶的童年故事,感觉那些历史人物一下子变得特别亲切。

  

  在福建理工大学,孩子们像探秘一样参观了校史馆和实验室。他们看到航天器模型,了解了中国航天员上天的故事。实验室里还有生态系统的小实验,比如怎么模拟植物生长,孩子们看得眼睛都亮了,觉得科学原来这么有趣。

  

  科技实践的环节更让孩子们兴奋。他们去了捷途汽车工厂,看到机器人用AI检查汽车焊缝,还有智能小车自己跑来跑去搬零件。孩子们明白了,AI技术让工厂效率更高,工人干活也更轻松。他们还分组讨论,想象未来汽车工厂会变成啥样,个个都像小发明家似的。

  

  到了平潭岛,孩子们调研了北港村的变化。村子以前很穷,现在靠旅游和渔业发展得红红火火。他们还去看了百年老石厝,石头房子结实又好看,村民说这是祖辈留下来的宝贝。孩子们还跑到长江澳去看风力发电的大风车,老师讲了清洁能源怎么保护环境,他们一边听一边点头,觉得绿色生活真重要。

  

  在烟台山,孩子们研究了中西风格的建筑。有些房子有中国传统的飞檐,有些是西式的拱门。他们拿着本子画建筑的图案,对比不同民居的特点,觉得文化混在一起特别有意思。每个人都试着设计一个自己的“小房子”,脑洞大开,笑声不断。

  

  整个活动用了一种叫PBL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孩子们边做边学。他们在南岛语族考古基地,学了怎么通过陶器碎片推测古代人怎么生活。老师带他们分析,古代人怎么从一个岛搬到另一个岛,孩子们觉得像在破解历史密码。在智能制造工厂,他们还分组讨论了产业升级的问题,个个说得头头是道。

  

  孩子们还亲手做了海洋主题的手工艺品,比如用贝壳和海草做画。他们还操作了一些智能设备,比如3D打印机,打印出自己设计的小模型。每个人都特别骄傲,觉得自己也能当“创客”了。这些作品不只是好看,还带着文化和科技的味道。

  

  这一路上,孩子们不光学了知识,还感受到了家国情怀。林则徐的故事让他们知道,个人选择可以改变历史。航天实验室和风力发电的见闻,又让他们觉得中国科技正在飞速向前。他们在笔记本上写下感想,说要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回程的路上,孩子们抱着自己的手工作品,脸上满是笑意。他们带的不仅是纪念品,还有对历史和科技的理解。有的孩子说,长大想当科学家,造更好的风车;有的说,想当历史老师,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这趟研学之旅,就像一颗种子,种在了孩子们心里。历史告诉他们根在哪儿,科技告诉他们未来有多大可能。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了思考和创造,这些收获会陪着他们慢慢长大。

Kommenta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