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遍岭南山水,只愿留住水中“原住民”

মন্তব্য · 19 ভিউ

寻遍岭南山水,只愿留住水中“原住民” 位于清远英德市的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林深树密,周遭静谧。 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溪流在山脉间倾泻而下。 忽然,一阵踩水声

  

  寻遍岭南山水,只愿留住水中“原住民”

  位于清远英德市的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林深树密,周遭静谧。

  

  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溪流在山脉间倾泻而下。

  忽然,一阵踩水声打破宁静。在一条过膝深的溪流中,一队人涉水而上。“石头很滑,注意安全。”华南师范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副研究员王俊杰的调查团队徐徐前行,饶是如此也还是经历了几次失足滑倒。

  

  团队在保护区溯溪而上寻觅唐鱼踪迹。

  “这里我们都很少来,水最深能没过腰部。”随着海拔升高,溪流落差变大。领头的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林员赵永有,不断回头观望,确认后方人员安全。

  

  王俊杰团队正在仔细观察溪流中的唐鱼。

  经过约一个半小时的溯溪徒步,团队最终抵达一片平缓水域。在巨石形成的小水塘中,依稀可见水面上星星点点的波动 —— 这正是团队要寻找的一种罕见溪流原生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唐鱼。王俊杰团队要在这里提取水中的环境DNA物质,以此判断唐鱼种群密度和这片水域的生物多样性。

  神秘的唐鱼曾一度濒临灭绝

  唐鱼首次发现于广州白云山的溪流间,也称作白云金丝鱼、白云山鱼,1935年作为观赏鱼被带入美国,因来自中国,又因其属名种“Tan”的发音,故名“唐鱼”。

  

  唐鱼在阳光下呈现出绚丽的彩色。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山区的一些小水溪干涸、污染,造成唐鱼生境破碎化,曾经分布广泛的唐鱼,也终于被认为已经灭绝。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改善,特别是江河水质逐年向好,广东各地陆续又发现了它们的踪迹。

  

  王俊杰团队在溪流中寻找原生鱼的身影。

  去年12月,赵永有和同事在日常巡护中发现了这群唐鱼,这也是保护区内首次发现唐鱼种群。“唐鱼对水质要求高,保护区内的溪流水满足它们的需求,我们还经常看到马口鱼、平头鳅等原生鱼种。”赵永有如数家珍。

  

  唐鱼在观鱼袋中游弋。

  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森林面积28569.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2.4%,大部分为自然林,局部仍保存原始状态。这里也是珠江主要支流北江的水源地,保育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植物126种。

  

  保护区峡谷间的溪水清澈见底。

  通过环境DNA解码原生鱼物种家底

  “原本以为这种鱼灭绝了,没想到又找到。”保护区发现唐鱼的消息让王俊杰难掩兴奋,而且保护区的唐鱼种群数量比其他地方都多,纬度也偏高,“这是一项重大发现!”

  

  唐鱼在溪水中游弋。

  王俊杰和她的团队研究唐鱼已有近8年,此前在我国广州、深圳、广西防城港及越南等地的唐鱼栖息地,都进行过环境DNA取样。

  现场,王俊杰在鱼群间用一次性量杯取水,随后用注射器将水注入滤芯,让DNA物质留在滤膜上。“提取水中的环境DNA物质,再带回实验室分析并与资料比对,就可以判断出唐鱼的相对种群密度和这片水域的生物多样性。”

  

  科研人员正在提取溪水中的DNA。

  环境DNA提取及分析技术不同于传统的生物实体取样,既能避免伤害动物,又能更精准地判断特定生物种群密度和区域内所有生物物种的种类。

  

  溪水中的DNA物质通过过滤保留在样本中。

  “南岭生物多样性丰富,我们就是探寻者,踏遍山水,研究保护更多‘原住民’。”王俊杰说。目前,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已用此方法逐步建立起鱼类、昆虫、植物等物种资源库,为摸清广东生物多样性“家底”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王俊杰正用资料库中的鱼类标本对唐鱼进行比对。

  保护好唐鱼理想的生境,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南岭山脉是鱼类种群分布的天然屏障,保护区地处南岭南侧,是目前已知的唐鱼种群最北分布区域。由于保护区内人类活动少且水质稳定,王俊杰认为这里可能是唐鱼理想栖息地之一。

  

  唐鱼张开大嘴进食水中微生物。

  为守护野生动物们的栖息家园,保护区全境设有5个管理站、5 个管护点和5个哨卡,对主要公路进入保护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检查。但由于保护区面积大、附近村镇多,仍有游客寻小路避开检查点进入保护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未经批准进入保护区属于违法行为。

  

  “广东马口鱼”是王俊杰团队发现命名的新种。

  “我们24小时值班设卡,也分区域不间断巡护,但还是没法完全阻挡,很担心他们携带的外界污染物可能会影响水质,恳请大家为了这里的生态环境和自身安全,不要擅自进入保护区。”赵永有呼吁道。

  

  麦氏拟腹吸鳅趴在溪石上。

  事实上,原生鱼是江河湖泊生态环境的“活指标”,对其种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仅要依托保护区,还需要全社会在全水域共同努力。“鱼类具有长距离迁徙洄游的特性,保护区只能在局部区域暂时提供庇护,下游大面积水体中的原生鱼种群还面临着捕捞和外来入侵物种等威胁。”王俊杰很是担忧,她呼吁减少对野生鱼类的无序捕捞,更不要随意放生,“需要大家携手共同保护水中的生物多样性。”

  

  保护区峡谷间的溪水清澈见底。

  做完调查,已是午后。伴随着虫鸣鸟叫,团队围坐在溪边歇脚,波光粼粼的流水洗去双腿的疲乏。突然,远处溅起金色的水花,一只红头白身的大鸟迅速窜出,掠过水面钻入对岸林中 —— 这是被誉为广东省鸟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众人没有惊扰,只是安静地注视着对岸的树林,直到树叶摇摆后恢复平静。

  策划:陈枫 王海军

  摄影:石磊 吴明 张令

  剪辑:石磊 见习记者 赵子杰

  文字:石磊 张子俊

  设计:谭唯 潘洁

  校对:曹柏英

  审核:王良珏

  

  【作者】 石磊;徐昊;张子俊;吴明;谭唯;张令;潘洁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মন্তব্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