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宁区社区图书角:家门口的全民阅读便民站

Komentar · 15 Tampilan

本文转自:乌兰察布日报小朋友在社区阅览区读书本报记者李梦娜摄居民在社区阅览区静享阅读时光本报记者李梦娜摄□本报记者李梦娜朱旭敏近年来,全民阅读活动如春风般吹拂城市街巷,让不同年龄层的居民在书香

  本文转自:乌兰察布日报

   小朋友在社区阅览区读书 本报记者 李梦娜 摄

   居民在社区阅览区静享阅读时光本报记者 李梦娜 摄

   □本报记者 李梦娜 朱旭敏

   近年来,全民阅读活动如春风般吹拂城市街巷,让不同年龄层的居民在书香中找到精神栖息地。遍布社区的图书角作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正以“便民、亲民、惠民”的特色,成为推动全民阅读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公里”。

   走进虎山街道青山社区图书角,午后三点的阳光为木质书架镀上一层暖意。72岁的孙贵桃老人坐在书架旁的沙发上,手指轻轻拂过《老年健康养生指南》的书页,神情专注。“以前总觉得退休后日子空落落的,现在每天来这儿报到成了习惯。”她笑着说。书架上,青少年教育、医药养生、生活百科、自然科学等领域的书籍整齐排列,宛如微型知识宝库,满足着不同年龄层读者的需求。

   另一边的前进路街道宏伟社区图书角则洋溢着童声笑语。志愿者李悦洁刚摆上新到的儿童绘本,就被几个孩子围住。“李老师,今天我们读《宇宙的奥秘》好不好?”9岁的张逸轩眼睛亮晶晶地举着书。孩子们或坐或靠,聚精会神地听故事,时不时有“哇”的惊叹声响起。9岁的吴铭伟捧着《十万个为什么》分享:“我知道月亮为什么跟着人走,还知道恐龙灭绝的好几种说法呢!”话音未落,另一位小朋友凑过来:“我更喜欢古诗,昨天刚背会《望庐山瀑布》。”两个孩子随即比赛背诗,从“床前明月光”到“两个黄鹂鸣翠柳”,清脆的童声引得其他小朋友也加入“诗词接龙”,整个空间充满生机。

   “以前假期孩子在家除了写作业就是看电视、玩手机,现在社区图书角成‘第二课堂’。”来接孩子的家长刘女士看着这一幕,语气欣慰。除了日常阅读,图书角还定期组织绘本共读、科普小课堂等活动,志愿者会陪孩子读书、解答疑问,让假期生活更丰富。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社区图书角还与华图教育等机构合作,定期更新公务员考试辅导用书,为备考居民提供免费资源。正在宏伟社区借阅《行测历年真题》的刘鑫说:“社区有很多公考书籍,帮我省了不少买书钱,遇到不懂的还能和邻居交流,特别方便。”

   在借阅规则上,各社区也灵活考虑居民需求:有的实行“阅览区专属”模式,书籍仅限室内翻阅不可外借,确保资源高效流通;有的推出“登记借阅”服务,居民凭身份证登记后可带回家阅读,借阅期一周,未读完可续借,方便深度阅读。

   从银发族在暖阳下轻翻书页的安然,到孩童们围着书架比拼诗词的雀跃,社区图书角正以最贴近生活的模样,让书香融入柴米油盐的日常。这些藏在社区里的“精神粮仓”,用最朴素的方式架起通往知识的桥梁,让全民阅读从理念变为触手可及的生活日常,滋养着万千家庭的精神成长,成为城市文明建设中一道温暖而亮丽的风景线。

  [手机扫一扫]

Komen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