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带你品美食

Comments · 18 Views

本文转自:昌吉日报九碗三行子在新疆的宴席上,有一道承载着礼仪与美味的传统佳肴——九碗三行子,2023年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九碗三行子基本以牛、羊、鸡肉为主,再加上白菜、木耳、豆

  本文转自:昌吉日报

    九碗三行子

    在新疆的宴席上,有一道承载着礼仪与美味的传统佳肴——九碗三行子,2023年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九碗三行子基本以牛、羊、鸡肉为主,再加上白菜、木耳、豆腐等菜品,讲究荤素搭配,口味丰富,烹饪只用蒸、煮、拌。摆法非常讲究,不同菜品用9只大小相同的碗盛装在木质盘中,摆成三横三竖的正方形,从任何角度看都成三行。随着发展,尽管菜肴的内容花样有翻新,但摆法却没有改变过,人们吃的是秀色可餐的菜肴,品的却是兼收并蓄的文化。

    椒麻鸡

    呼图壁县是新疆椒麻鸡的发源地。1990年,呼图壁县厨师沙俊明改良配方,加入洋葱和新疆特产的线辣椒,正式命名为“椒麻鸡”。制作技艺在2021年入选自治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道菜选用散养土鸡,肉质紧实弹牙,经沸水浸煮后迅速过冰水,使鸡皮脆韧、鸡肉鲜嫩。核心调料以青花椒、辣椒为主,搭配洋葱丝、香菜、秘制藤椒油,麻辣中带着清香,椒而不燥、麻而不木。食用时将鸡肉手撕成条,淋上酱汁,最后撒上炸至金黄的花生碎,搭配皮带面,麻与辣在舌尖交织。

    丸子汤

    丸子汤是昌吉市极具代表性的传统美食,堪称西北风味的味觉典范。这道美食以牛骨慢熬的高汤为基底,经过滤后清澈透亮,牛骨胶质完全融入汤中,入口鲜香。手工制作的牛肉丸精选牛后腿肉,加入淀粉和鸡蛋摔打至弹性十足,炸至外酥里嫩,咬开可见细腻肉粒,肉香四溢。汤中搭配大片牛腱子肉、弹牙的粉块、爽滑的粉条、吸饱汤汁的冻豆腐,以及菠菜、西红柿等时令蔬菜,色彩斑斓,层次丰富。

    食用时必配油塔子——这种由羊油和面层层叠制的面食,拎起塔尖可垂落十余层,香软不腻,蘸汤同食堪称一绝。无论是街头小店还是美食节现场,这碗汤都以其醇厚的滋味和浓郁的烟火气,诠释着昌吉人对美食的执着与热爱。

    阿魏烧牛排

    玛纳斯县藏着一味与草木共生的佳肴——阿魏烧牛排。阿魏是新疆特有的药用植物,散发独特香气,与牛排结合后形成奇妙味觉碰撞。

    带骨牛排剁成大块,焯水去血沫,热油煸炒至两面金黄,焦糖色在肌理间漫开。取阿魏与花椒、八角一同入锅,这株在盐碱地扎根的植物,带着辛香味,像给牛排注入了戈壁的灵魂,既能解腻,又让肉香多了层旷野的清冽。加足量沸水漫过牛排,小火慢炖,阿魏的气息与牛肉的香味渐渐交融,肉质在时光里慢慢酥软,连骨头缝里都浸满了汤汁,起锅时热气腾腾中满是对美味的期待。

    油糕

    昌吉市的油糕是街头巷尾飘着甜香的烟火印记,“糕”谐“高”,象征事业进阶、生活步步高。

    面案前,师傅揉着烫面,面团在掌心舒展,带着微微的韧劲。红糖与芝麻拌匀做馅,是最地道的搭配,也有掺了花生碎的,多几分香脆。取一小块面团擀成圆皮,包入馅料,入六成热的胡麻油中翻滚成金黄。炸透的油糕外皮酥脆,咬下去先是“咔嚓”一声轻响,接着是烫嘴的甜馅涌出,红糖的醇甜、芝麻的香润,混着面香在舌尖散开,烫得人直哈气,却舍不得松口。这一口甜,把寻常日子过出简单欢喜的滋味。

    玛河红烧鱼

    玛纳斯河鱼类资源丰富。鲤跃金波化赤玉,一尾承尽水云香。收网打捞河水滋养的野生鲤鱼,鱼背改刀,经葱姜料酒轻抚,铁锅滚油,姜片爆香,鱼身“嗤啦”入锅。油温锁住水分,鱼皮迅速金黄,发出细微而清脆的“噼啪”声,仿佛河冰在早春开裂。小火慢炖中,汤汁由浅褐变为深色,气泡咕嘟咕嘟翻滚,香气扑鼻而来。端盘上桌,汤汁仍轻轻颤动,第一筷入口,先是酱香,再是微酸辣,继而回甘,美味层层绽放。一条河、一条鱼、一口锅,把人与自然最温柔的约定,炖进了日子。

    红烧牛窝骨

    牛窝骨即牛膝盖部位的软骨,富含胶原蛋白,呼图壁县的做法以“软脆入味”为特色。选用新鲜牛窝骨焯水去腥后,加入冰糖炒至琥珀色,再与八角、桂皮、香叶等五香料同炒,注入高汤慢炖2小时以上,直至胶质完全析出。成品色泽红亮,牛筋部分入口即化,贴骨肉嚼劲十足,连骨带肉啃食时,酱香、奶香与香料香在舌尖层层绽放。这道菜常作为宴席主菜,因其“筋骨相连”的寓意,被赋予“从头到尾牛气冲天”的美好祝愿,尤其适合秋冬滋补。

    酱香黄牛骨

    玛纳斯县酱香黄牛骨精选优质牛骨,经冷水浸泡去血水后,以传统工艺慢炖数小时,直至骨肉分离、酥软入味。热锅凉油,葱姜蒜率先下锅,爆发出浓郁的辛香,八角、桂皮、香叶、花椒等香料紧随其后,在热油中欢腾跳跃,释放出各自的魅力。紧接着,色泽红亮的豆瓣酱、咸香醇厚的黄豆酱登场,小火翻炒,直至红油渗出,酱料的香气被彻底激发,弥漫整个厨房。

    一盘酱香黄牛骨,是家庭聚会时的温馨佳肴,是朋友小聚时的畅快下酒好菜。人们围坐一桌,手抓牛骨,大快朵颐,欢声笑语中,品的是美食,暖的是人心。

    大盘牛骨头

    呼图壁的大盘牛骨头以本地绿色养殖的土牛棒骨为原料,冷水浸泡去血水后,用八角、桂皮等十余种香料慢炖四至五小时,直至肉质酥烂脱骨,骨髓饱满浓香。这道菜讲究“肉香与汤鲜并重”,汤汁融合了牛骨的醇厚与香料的辛香,可搭配吸管吸食骨髓,或用勺子舀起浓稠的汤汁泡馕,再配上洋葱,营养又不腻人。这道菜曾亮相央视《味道》栏目,成为呼图壁“十大牛主题餐饮”的招牌菜,食客围坐在餐桌前大快朵颐,尽显西北饮食的豪爽。

    昌吉,这座镶嵌在天山北麓的丝路明珠,多元文化在这里碰撞出璀璨的味觉火花。从昌吉市“九碗三行子”的宴席哲思,到呼图壁椒麻鸡的麻辣交响;从玛纳斯玛河红烧鱼的醇香回甘,到木垒烧烤的烟火香气;从奇台过油肉的镬气鲜香,到阜康红烧羊拐的市井温情…… 这些散落在准噶尔盆地的味觉珍珠,或醇厚、或浓烈、或清甜,皆是丝路文明交融的鲜活注脚。

    8月16日,2025新疆舌尖上的丝绸之路美食节暨昌吉州美食文化旅游节将盛大启幕。在这场盛宴里,你能尝到吉木萨尔土鸡炖芋芋的家常暖意,品到玛纳斯阿魏烧牛排的独特风味,见识奇台黄面与糖洋芋的地道搭配,感受木垒鹰嘴豆抓饭的完美组合。

    循着丝路驼铃的余韵,走进来、尝下去,让味蕾在大盘牛骨头的豪爽里沸腾,在北庭酸辣鱼的酸爽中苏醒。昌吉的美食,值得被更多人细细品味。本报今日推出“记者带你品美食”2025新疆舌尖上的丝绸之路美食节暨昌吉州美食文化旅游节特别报道,全景式呈现昌吉州七县市的地标美食和旅游线路,敬请关注。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