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白酒巨头都在往“低”处走

Reacties · 13 Uitzichten

不去教育消费者,而是迎合。

  文 | 食品研报

  “不是在卖低度白酒,就是在卖低度白酒的路上”,网络上的这句话堪称中国头部白酒品牌的生动写照。

  前段时间,五粮液官宣将推出29度产品“一见倾心”,并传闻已调制出三种不同口味的酒样。洋河股份也将在近期集中上市果酒、露酒和低度潮饮。泸州老窖则表示,28度国窖1573已经研发成功,将适时投放市场,同期还将推出16度、6度等超低度酒饮品。

  水井坊、酒鬼酒、天佑德等酒企也纷纷加码低度酒。

  就连一向自信“年轻人现在不喝到了年纪自会来喝”的茅台,也等不及年轻人慢慢长大了。去年,茅台一口气推出5款只有5度的水果味气泡酒。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中国白酒最有影响力的产品大多保持在50度以上,比如52度的五粮液、52度的国窖1573、53度的飞天茅台等。

  如今,白酒品牌却将低度酒作为火拼的“主战场”,试图掺合“小孩那桌”,谋求新增量。

  然而,白酒巨头要想吸引、留住年轻消费者,只在产品度数上进行调整,远远不够。要想迎合年轻人,白酒巨头面临的是一场行业结构性的挑战。

大人,时代真的变了

  在一众加码低度酒的白酒品牌中,五粮液比较抢眼。

  一个原因是,五粮液29度产品并非新鲜事物,上世纪90年代初期便已面世。当时五粮液就想跟年轻人交个朋友。只不过,在21世纪初,这款产品就停产了。

  换言之,在低度酒赛道,五粮液称得上是“好马要吃回头草”。

  问题是,当初五粮液为什么要将29度产品停产?

  一句话,那时候,低度酒没有太多的需求,大家都喜欢喝高度白酒,且有意无意将度数高“约等于”更纯正、品质更好。

  过去,不管是中高端商务宴请的“招待酒”,还是中低端日常佐餐的“口粮酒”,都以高度白酒为主。商务宴请,高度酒能提升宴请效率,能在有限时间内把“主宾”喝到位;日常佐餐,高度酒性价更高,有限的预算,能买到更多酒精,能有效麻痹一天的身心劳累,对体力劳动者来说更具吸引力。

  1992年之后,国内经济从火车速度,切换到火箭速度。2001年入世之后,国内经济再次提速。在此期间,商业繁荣、基建如火如荼,宴饮需求、体力劳动者的“酒精刚需”水涨船高,中国白酒行业迎来20多年的“黄金岁月”。

  但是,近些年,白酒行业外围发生了两大根本性变化。

  第一,是商务宴请减少。

  这方面,有两个观察指标,一是餐饮大盘,2024年国内餐饮收入5.57万亿元,增速从2023年的20.4%滑落至2024年的5.3%。一批餐厅包间正在消失,知名餐厅、酒店都要出来“摆地摊”,大盘发展状况可见一斑。

  二是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2024年为50.9,和出行受阻时期的2022年水平相当;2025年7月,指数下滑到只有50.1。按照界面新闻说法,“受此影响,高客单价的工作宴请类餐饮需求大幅减少”。

  第二,体力劳动市场白酒需求式微。

  去年8月,媒体报道称,全国有近3亿农民工,与10年前相比,建筑业农民工少了1500万。记者采访发现,重体力、高收入的建筑业不再是农民工的首选,更多人从建筑业转向服务业或返乡就业。

  这不仅与建筑业、房地产等行业相关,更与中国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侯利明发表的论文显示,近年来,服务业逐渐代替制造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劳动力也逐渐从农业和工业部门向服务业转移,这意味着中国正在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

  劳动力转移,“解乏”的刚需式微,直接影响了白酒的市场需求。而且,劳动力就业的结构变化近乎不可逆,这意味着影响仍将持续。

  种种变化,导致“酱香科技典范”在酱香冰淇淋、酱香咖啡之后,又推出酱香气泡酒。‘“浓香一哥”,五粮液也不得不积极谋变,重启29度产品。

方向对,但方式低级

  商务宴请减少、重体力劳动者逐步金盆洗手,喝酒的“历史重任”就压在了90后、00后的肩上。但是,对整顿职场情有独钟的年轻人不喜欢酒局上的“服从性测试”,很难找到必须喝高度酒的理由。

  要想让年轻人愿意喝酒,首先,度数一定要让年轻人能接受。

  相比之下,五粮液没有茅台那么“嘴硬”,拥抱年轻人和低度酒的态度更加积极。

  对20岁至35岁年轻人群进行调研后,五粮液发现,白酒在年轻人喜爱的酒饮品类中仅占19%,远低于啤酒(52%)及洋酒、果酒类(29%)。同时,年轻人普遍排斥高度白酒的辛辣刺激感,低度酒偏好占比超过60%。

  所以,不论是茅台的“嘴上说讨厌身体很诚实”换着花样低度化,还是五粮液“知行合一”重启低度酒,都是在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

  这个方向,是对了。但是,路却并不好走:一来很考验酒企的手艺,二来很考验酒企的战略眼光。

  先说手艺。

  就降低度数来说,按照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原副院长张五九的“科普”,低度酒并非简单的稀释酒精饮品。

  按照张五九的说法:“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白酒低度化目前已经有很多实现途径。借鉴其他行业术语,其酿造的主要方法简单归纳来说,有‘减材制造’和‘增材制造’两个方向。前者是通过减少高浓度白酒中的乙醇含量而实现降度,主要借鉴了无醇啤酒和无醇葡萄酒的酿造方式;后者则类似于调制鸡尾酒,通过增加材料达到降度目的。”

  生产低度酒的过程中,还有酒体浑浊、香气流失和口感变淡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五粮液股份公司技术总顾问赵东曾表示,要做到“低而不浊、低而不杂、低而不淡”,勾调技能更重要,“可以说低度酒技术比高度酒更严”。

  低度酒技术居然“比高度酒更严”,是不是有点反直觉?这至少表明,头部白酒品牌做低度酒,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尤其是茅台、五粮液等江湖老炮,要把低度酒做得“对得起自己的江湖地位”,对手艺的要求就更高了。

  过了手艺关,考验的就是战略眼光了。

  酒企们为了吸引年轻人,最经常用的手段是“美颜”。

  在今年4月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白酒T9峰会上,汾酒集团掌舵人袁清茂提出,白酒产业“总体还是一个保守、传统的落后形象”,因此,“真的有必要推动关于颜值的自我革命”;五粮液集团掌舵人曾从钦也提出,要“带头推进包装审美迭代”。

  陶瓷风、极简风、国风,成为很多酒企设计酒瓶时的常见元素。近些年,酒企甚至盯上了奢侈品、珠宝设计师。五粮液就曾经和施华洛世奇联手打造了一款颜值很高的酒。

  

  客观而言,降低度数、凸显颜值都有必要,但这些方式,仍然显得低级。因为,相比于度数和颜值,最关键的是要占领年轻人的消费心智,这也是最大的难点。

  比如,茅台此前力推冰淇淋,并不是想赚冰淇淋的钱,而是希望年轻消费者能尝试、适应那一口酱香,对酱酒有感知、有需求,逐渐形成消费心智。遗憾的是,投入不小,效果有限,只得主动收缩。

  相比之下,国外酒吧文化盛行,沙龙、派对饮酒也成为生活常态。脱离职场“服从性测试”,让每个饮酒的人都能在饮酒中获得快乐,这事才能持续下去。

  美国演员马修·麦康纳(《真探》中拉斯特的扮演者)曾是野火鸡波本威士忌的创意总监,他写过自己在酒吧的观察:“我环顾四周。每个人都面带笑容,有人在调情,有人在用餐,有人在喝酒,有人在跳舞,有人在玩老虎机。看起来,大家都不是第一次来,而且大多数人已经是这里多年的常客了……”

  或许,类似的酒吧文化或者生活方式,藏着中国白酒品牌的新增量。美食美酒专栏作者朱学东也有类似的观察:“年轻人喜欢的酒吧式腔调,或者路边摊式,其实对洋酒和低度或小瓶装白酒的消费需求蛮大的。”

  要想让年轻人成为喝酒的主力军,就得让年轻人真正松弛下来,让悦己成为一种渗透到骨子里的习惯。

  从实际动作来看,五粮液想成为改变时代潮流的那一个。

  五粮液在“酒城”宜宾开设了“五粮·炙造”新潮体验店,在上海开设了“捷美颂”酒饮融合饮吧,也在成都宽窄巷子、无锡南长街落地酒旅融合的新型五粮液体验店。

  但是,这些体验店并不是大规模铺开,难以从根本上为中国塑造出特色的酒吧文化。

拉开“无限游戏”的序幕

  对于茅、五、泸等传统白酒巨头来说,更大的挑战是,不只国产白酒品牌,其它酒类、其他国家的酒企同样在争夺国内年轻消费者。

  比如,精酿茶啤异军突起,就赢得了不少年轻消费者的“芳心”。

  快消品线下监测网络“马上赢”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7月,茶啤类产品市场份额均低于0.01%,但是,新中式精酿茶啤首发的8月,相关产品市场份额持续上升,截至2024年11月增至2.91%。

  从0.01%,到2.91%,堪称是飞速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某些知名精酿茶啤的购买者中,女性消费群体购买率达到60%以上,18至35岁年轻人的占比达到八成。年轻女性,这是传统白酒企业长期以来求而不得的消费群体。

  另外,气泡黄酒一度流行,也让瞄准年轻消费者的黄酒品牌尝到了“甜头”。

  与此同时,在中国市场上,韩国露酒、日本清酒和威士忌等都是有力争夺者。

  以清酒为例,日本清酒有獭祭、月桂冠、菊正宗、大关、白鹤、十四代等品牌,诸多品牌在我国获得了大量拥趸,而且多是“高净值”用户。

  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2年,日本清酒对中国的出口额增长了33倍(2022年为141.64亿日元,约合7亿元人民币),日本清酒烧酒酿造商协会的报告则显示,高价位的优质清酒已成为海外出口的总体趋势。

  在威士忌方面,保乐力加这样的国际巨头不仅推出了首款中国本土酿造威士忌,还发起调酒大奖赛,多维度吸引中国消费者。

  年轻人的胃,只有一个,喝了此,就喝不下彼。

  啤酒、黄酒、露酒、清酒、威士忌,乃至大窑这样的非酒精饮料,都在承接消费者需求,力求抓住消费者的“心”和“胃”。

  因此,从争夺消费者的角度看,白酒品牌需要改变边界,纵深拓展。《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一书提到,有限游戏指在边界内玩,分出胜负,无限游戏是要改变边界,延续游戏——就白酒行业而言,改变边界,打破边界,可能意味着新增量的产生。

  不论是茅台做低度气泡酒,还是五粮液在欧洲推出五谷罗尼鸡尾酒,都在努力打破原有边界,获得进入下半场比赛的门票。

  也可以这么说,消费趋势已经发生变化,曾经的巨头不再坚持曾经“深沉稳重”的形象,以自我革命的方式开启“无限游戏”,这份战略上的高瞻远瞩,多少也带着“非如此不可”的无奈。

  白酒的水,真的很深。加码低度酒,只是“无限游戏”中最浅层的一环。

Reac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