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暗潮与光辉——关于“谍战之城”系列小说的一些想法

Comentários · 22 Visualizações

对我而言,城市文学是一个多元混沌的世界,不同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需求,也会看到小说中对应的自己。这样的写作方式,我从来没有考虑过意义所在,而是觉得我需要用文字,去进入城市的内部甚至核心,去

    作者:海 飞

    请允许我记不清,是什么时候有了这样一个念头,像雨后春笋一样强烈而笔直地向上生长起来。这中间涉及一座又一座的城市,让我在书房里浮现了手枪和匕首,毒药与美女以外,还浮现这些城市在旧时代的影像。这些城市或是山城,或是海城,或是平原之城,或繁华旖旎,或粗糙蒙尘,但却是活生生的人间,除了和平与战争时期下各不相同的人生,还有一种隐秘的暗潮,当然也有城市上空坦荡的光芒,说白了就是谍战往事,像一叶海面上的孤舟一样浮沉在城市的肌理深处。于是开始写那些跟城市与情报相关的谍战小说,沉醉其中,有七分孤独三分欢快,也有并存的无数悲伤。

    先来说说新近发表的《残雪》(《人民文学》2025年第8期)。我能想象从天而降的雪像一张网,罩住南京城这座六朝古都时一片白茫茫。多少的前尘往事,在这漫天的雪幕中若隐若现,恍若戏台上的鼓板琴弦之声响起,有才子佳人,士卒将相,他们冒着漫天大雪粉墨登场。在人群中,提枪男子陈池从远处飘飞的雪中一步步向我走来,和他一起出现的是一个叫大董的人,他们在南京城里各有爱恨,一文一武,性格迥异,但是他们的信仰相同。《残雪》的故事就此拉开帷幕,这是我写南京城的一个谍战小说,这也是“谍战之城”系列又一座城市的登场,或者说延展。

    小说从1942年南京城里一场冒着雪子的刺杀开始,整篇充满了雪的意象。我对雨雪向来情有独钟,总是觉得世界与人间,除了温暖的骄阳,还需要有温润的雨雪。即便是冰雨冷雪,让人瞬间清醒的透骨凉,也能让人愉悦。在雪的意象下,陈池和大董两名年轻的地下党员,一对特工双雄,在抗战时期,潜伏在敌人的内部,肝胆相照携手执行任务,最后大董牺牲在那个长夜未明之时。在我的想象中,这两个年轻的身躯,或许是一位我心目中无名英雄的分身,一文一武也许说的就是文武双全。小说穿插了陈池和会弹琵琶的女友苏海棠的爱情,他们一个来自杭州,一个来自苏州,也因此小说把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的苏杭,紧紧联结在了一起。这两座温婉美丽的城,不算大都市,但是又夺目而独立的存在。如果把这两座城比作人,那么这个人一定是舒缓与从容的,妥帖与达观的。

    所以这个小说的主要发生地是在南京,但是延展开来的城市其实是杭州、苏州,也就是江浙一带的著名城市。小说结尾中提到的皮市巷,在南宋时候开始就是贩卖皮草的一条街,也是小说主人公陈池住的地方。小说的结尾,主人公陈池奉命锄杀了叛变的女友苏海棠,就是在西湖边著名的断桥上,而断桥相关的故事,是《白蛇传》;断桥相关的景点,是“断桥残雪”。

    这个小说我写得很投入,也很酣畅,深深地沉浸其中,并被所有人的命运所牵动。比如甄美琴和金桂花,两位女地下工作者,除了任务以外,她们有青春,也有爱情,有鸡零狗碎的人间杂事,有一地鸡毛的情感纠葛。但不管怎样,《残雪》中所发生的一切,有肝肠寸断,也有人性抉择。写完这个小说,我在书房久久站立,脑海中浮现着残雪的场景。白雪零落,有些站在树枝上屋顶上还很高洁,有些在路边和污泥混杂在一起,有些被堆成雪人,有些正在默默融化。这世间万象,仿佛都隐藏在残雪之下,我甚至听到了残雪下面隐隐的水声。这人间悲欢,以及所有的意难平,也隐藏在残雪之下,令我难过,又令我心头欢喜。

    小说家要寻找的,也许就是残雪以下深埋的往事。而春天,也是从残雪下那片温暖湿润的土地上开始的……

    说回到“谍战之城”系列小说的概念,事实上在《残雪》之前,就有了一些各不相同的城市为背景的谍战小说,比方说《大世界》,故事就发生在有“小上海”之称的宁波,这是一个讲述替身特工和所谓废柴特工小组的小说。在抗战胜利的前一年,于上海“大世界”游乐场担任魔术师的朱三,本来是回家探亲挽救即将破败的婚姻,却没想到突然被安排顶替刚刚牺牲的同志陈昆。从此,他走上了另一条道路——从最初的只愿潜伏三个月,到最终潜伏九年,他好像真正成为了另外一个人。这期间,他有家不能回,亲人不能认,甚至目睹了至亲至爱的死亡。而他和他身边的这些小人物,无论是宪兵食堂的炊事员潘水,还是自我牺牲的甬剧演员小蜻蜓,他们的亲人与故人、爱恨与别离,融入了宁波这座城市的日常与历史。

    而《苏州河》,故事的坐标移到了上海,写了一名警察的故事,小说的时间点发生在山雨欲来的解放初期和风雨如晦的旧上海,讲述了警察陈宝山在追查一系列离奇凶杀案的过程中,被卷入国共两党隐秘战线的故事。期间,陈宝山逐渐发现身边的妻子、徒弟、上司、发小、女友皆非等闲之辈,他们是最陌生的知己,最熟悉的敌人。而随着侦查案件的一步步深入,彼此之间肝肠寸断的纠葛,令人唏嘘的真相、艰难无措的选择接踵而来。正如小说的名字“苏州河”,无论是始终坚持警察信念的宝山,还是牺牲在黎明之前的炳坤,走错路的童小桥,人生的多少无可奈何,多少慷慨悲歌,多少身不由己,多少义无反顾,都似这河流一般,终将匆匆而过,而又生生不息。

    城市在我眼里是一种性格、一种审美,也许城市是活着的,像一个人一样有五脏六腑和思想、灵魂。我迷恋那些建筑背后的往事,迷恋方言语调里的时代气息,并且用好奇的目光探寻社会环境背后深藏着的一些人事,这些人事构成了我笔下的故事。也因此,我对所有陌生的城市充满好奇,每座城市都有着各不相同的潜流与光芒,让城市变得迷人,甚至城市的上空偶尔有彩虹,但同时城市又深藏谜团、阴谋以及肮脏。对我而言,城市文学是一个多元混沌的世界,不同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需求,也会看到小说中对应的自己。而“谍战之城”系列小说不停延展开来的,也许还会有舟山、厦门、哈尔滨等等城市。这样的写作方式,我从来没有考虑过意义所在,而是觉得我需要用文字,去进入城市的内部甚至核心,去生活,去爱恨,去体察,去思考,去成长。而且城市从来不是只属于人类,我们也可以想象用一只地下室的老鼠、一只流浪狗来看世界。城市有多大,城市小说就有多大,“谍战之城”系列小说的空间就有多大。

    而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因了城市的暗潮与光辉,也成了一座坚固而精彩纷呈的城堡。

    (作者系作家、编剧)

  来源:文汇报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