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轻因风”从咖啡圈一路吹进奶茶界。不过,记者走访厦门市场发现,这类“轻因”(咖啡因含量较低)产品目前仍属小众。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健康消费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轻因”产品的未来潜力不容小觑,有望撕下当下的“小众标签”,逐步走向“大众需求”。
门店:“轻因”产品销售遇冷
在SM三期的星巴克门店,当记者询问是否有“轻因”选项时,店员顺势推荐起了咖啡因含量处于中间值的金烘口味:“金烘的咖啡因含量比常规款稍低,比低因稍高,不少顾客都觉得这个平衡度正合适。”谈及低因咖啡豆备货有限的原因,店员解释道:“低因咖啡豆口感偏酸,选的人不算多,最多能占到客流的10%左右。”他还提到,咖啡豆一般会按照常规需求提前备好,要是顾客坚持要点低因款,得额外多等些时间才能制作好。
在蔡塘爱琴海购物中心的霸王茶姬门店,记者注意到,选择“轻因”产品的消费者寥寥无几。“和正常含因饮品比起来,口感差异挺明显的。”店员小黄坦言,正是这种口感上的不同,让不少顾客放弃了“轻因”产品,主动询问并购买的人也不多。因此,店员们一般不会主动推荐“轻因”产品。
消费者:态度两极分化
在SM商圈,记者随机采访了15位饮品消费者,仅1人表示尝试过“轻因”产品,理由是“好奇尝鲜”,但也表示“口感还是差了些,不会再选”。
关于茶咖界的“轻因”讨论,在网上讨论度不低。从事IT相关工作的林女士是霸王茶姬“轻因”系列的复购用户,她告诉记者,自己因长期加班养成了下午喝奶茶的习惯,却常因咖啡因过量摄入导致晚上失眠,“‘轻因’系列解决了我这个痛点。”她说,希望其他茶饮品牌也能推出此类产品,有更多口味供消费者选择。
但也有反对的声音:“奶茶不就图个快乐吗?要健康不如直接喝白开水。”“95后”女生小陈的观点颇具代表性,她认为“轻因”概念更像营销噱头,“真在意咖啡因的话,少喝两杯不就好了?”记者发现,正是这种“偶尔放纵”的消费心态,让不少人对“轻因”产品缺乏付费意愿。
业内人士:健康消费是一种趋势
记者连日来走访调查发现,“备少卖少”的循环与商家的“不主动推荐”,折射出咖啡茶饮界“轻因”产品在厦门的部分真实处境:需求虽有,却未形成规模,商家只能在备货成本与消费者需求之间,小心翼翼地寻找平衡。
不过,在厦门百仑喜创始人、茶咖品牌资深经营者张百万眼中,“轻因”产品当下的小众现状,恰恰预示着未来的潜力。“就像当年的低糖奶茶,从‘无人问津’逐渐变成‘行业标配’,健康消费的趋势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他表示,厦门作为旅游城市,外来消费群体流动性大,而本地消费者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也较高,“只要真实的需求存在,市场就会慢慢走向成熟。”
在他看来,部分品牌已开始将“轻因”技术应用到更多产品中,这种从“系列产品” 到“基础选项”的转变,或许正是“轻因”概念从“小众”逐步走向“大众”的信号。
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
实习生 陈欣仪
【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