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能穿的“剪纸服饰”让非遗“活起来”

Komentari · 13 Pogledi

本文转自:桂林日报兴安县老年大学学员展示黄惠玲老师设计的剪纸服装。黄惠玲(左四)与兴安县老年大学的学员们一起展示剪纸作品。本报讯(记者秦丽云实习生吴佳阳文/摄)一把剪刀,一块植绒布,剪刀飞舞,纸

  本文转自:桂林日报

  非遗剪纸与现代服装创新融合

  兴安:能穿的“剪纸服饰”让非遗“活起来”

  

  

  兴安县老年大学学员展示黄惠玲老师设计的剪纸服装。

  

  黄惠玲(左四)与兴安县老年大学的学员们一起展示剪纸作品。

     本报讯(记者秦丽云 实习生吴佳阳 文/摄)一把剪刀,一块植绒布,剪刀飞舞,纸布纷飞,一幅优美的作品跃然布上。承载这幅剪纸作品的是一件服饰,更是剪纸艺人的心血。近一个多月来,兴安县老年大学的剪纸爱好者们把非遗剪纸艺术与现代时尚服饰创新融合,用能穿的“剪纸衣服”让非遗剪纸真正“活起来”。

    8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兴安县老年大学。在老年大学的顶楼活动室,一群老年学员们正在排练。只见老年模特们身着融合剪纸艺术与现代时尚的服饰,手拿非遗剪纸作品,衣袂间传统纹样摇曳,传统文化与时尚元素同时展现,彰显出非遗文化创新发展的独特魅力。

    兴安县民间剪纸艺术家、市级非遗传承人、第二批自治区级乡村工匠黄惠玲正在教学员们如何剪纸,并介绍“剪纸服饰”的特别之处。“你们看,这些衣服上的龙纹、凤纹、福字、寿字等,以及花鸟虫鱼等图案,都体现着浓郁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黄惠玲说,这些图案都是她精心设计、构图,再剪刻、附衬、熨烫、缝制的,栩栩如生。

    “一张纸本是平面的,经过剪纸艺人的加工,再与服装设计创新融合。剪纸的镂空艺术与旗袍、披风、披肩、礼服等现代时尚服饰结合,把平面剪纸变为立体华服。”黄惠玲告诉记者,与普通剪纸不同的是,这些图案的设计以及剪纸步骤的完成,都是在一块植绒布上完成的。记者注意到,这块植绒布分两层,底层为白色,上层为红色。当剪裁完成,白底与红色图案互相映衬,更显剪纸作品的灵动。此外,植绒布比普通的纸更结实,也使得这一件件“剪纸云裳”可以在舞台上由模特尽情摇曳展示,并可多次重复使用。

    “这些‘剪纸服装’比常规服装更富文化底蕴,也更有吸引力。”兴安县老年大学剪纸班学员陈蕊告诉记者,每次穿上这些别具一格的“剪纸服装”,她内心都充满了浓浓的自豪感。特别是当她和其他学员穿着“剪纸服装”漫步千古灵渠,更是得到了众多本地群众和外地游客的关注和点赞。

    据了解,自2023年以来,兴安县老年大学剪纸班学员们在黄惠玲老师的带领下,将剪纸艺术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打造特色剪纸服饰。过去一年多以来,剪纸班学员已完成100多套剪纸服饰,包括儿童服饰、表演服饰等大类和旗袍、套装等小类。今年暑假以来,兴安县老年大学的剪纸班与仪态班联动,共同推出剪纸服饰服装秀,目前相关节目正在排练中。

    “爱上剪纸可能只是一分钟的事,但守候、传承剪纸却是一生的事。择一事,终一生。把剪纸艺术融入服装设计,实际上就是融入日常生活,也融入自己一生热爱的非遗剪纸传承事业。”黄惠玲说,任何一项非遗技艺,只有不断融入生活,不断走进百姓心间,才能拥有永久的生命力。她坚信:能穿的“剪纸衣服”让非遗剪纸真正“活”了起来,传统手工技艺也将在现代设计中、在不断的创新中焕发新生。

  
Komenta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