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暑期班惊喜不断,环保课到传统文化,孩子们的收获超出想象

Mga komento · 12 Mga view

福建泉州,暑期班火热开课,孩子们玩中学、学中乐,志愿者们忙得不亦乐乎!8月11日这天,临江街道幸福社区的文明实践站里,5名志愿者准时到岗,2名学生志愿者早早就在那儿等着了。暑期班已经开了22天,每天都安

  福建泉州,暑期班火热开课,孩子们玩中学、学中乐,志愿者们忙得不亦乐乎!8月11日这天,临江街道幸福社区的文明实践站里,5名志愿者准时到岗,2名学生志愿者早早就在那儿等着了。暑期班已经开了22天,每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精彩不断。这一天,从舞蹈彩排到垃圾分类课,再到小品表演和传统文化体验,孩子们收获满满,笑声不断。

  

  志愿者们一大早就忙开了,先带孩子们彩排了两支舞蹈:《跪羊图》和《雷锋好榜样》。这两支舞可不是随便跳跳,动作整齐划一,孩子们练得满头大汗,但个个都特别认真。彩排完,大家还没歇口气,就迎来了当天的重头戏——垃圾分类课。这堂课由幸福社区和福建美天“泉州衣起投公司”的志愿者一起讲。他们用简单的话告诉孩子们,垃圾分四类: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讲完还抛出问题:“电池该扔哪儿?”“吃剩的苹果核怎么办?”孩子们争着回答,课堂气氛热火朝天。

  

  垃圾分类这事儿,听着简单,其实挺重要。志愿者说,全国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能装满好几座大厦,如果不分类处理,环境迟早吃不消。他们还讲了个数据:2024年,泉州市垃圾分类覆盖率已经超过90%,这成绩可不小!孩子们听完,眼睛亮亮的,纷纷说以后要把垃圾分好类,做环保小卫士。这堂课不光让孩子们学了知识,还让他们觉得保护环境是件很酷的事儿。

  

  中午稍作休息,下午的活动更热闹。志愿者带着孩子们排练小品《言传身教》。这小品讲的是个搞笑的家庭故事,爸妈怎么教孩子做人,情节简单但笑点多。孩子们演得有点生疏,动作不太协调,台词也磕磕巴巴,可架不住他们热情高,台下笑声一阵接一阵。有个小男孩演“淘气包”演得太入戏,逗得大家前仰后合。志愿者在一旁指导,鼓励孩子们大胆表演,慢慢地,孩子们放开了,舞台上越来越有模有样。

  

  排完小品,活动换了个节奏,传统文化课“文字的智慧”登场。这堂课从仓颉造字讲起,志愿者用图片给孩子们看甲骨文、象形字的样子。孩子们瞪大眼睛,觉得这些古老的字就像画画一样有趣。志愿者还出了几个字谜,比如“中国加油”“生活需要微笑”,孩子们抢着猜,猜对了就欢呼,猜错了也不气馁。课堂上,志愿者讲到汉字的演变过程,告诉孩子们一个汉字背后可能藏着一个故事。比如“家”字,上面是屋顶,下面是猪,古代人觉得家里有猪才算安稳生活。孩子们听完直点头,觉得汉字真是太有意思了。

  

  这天的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孩子们从早忙到晚,但没人喊累。志愿者们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也觉得特别值。他们说,暑期班不只是让孩子们学东西,更希望他们能感受到快乐和成长。社区的负责人还透露,暑期班已经服务了上百名孩子,课程内容从艺术到环保再到传统文化,样样都有,目标就是让孩子们过一个充实的暑假。

  

  垃圾分类课上,志愿者还分享了个小故事。有个社区的阿姨,以前总把垃圾一股脑儿扔进桶里,后来学了分类,现在每天都把垃圾分得清清楚楚,还带动全家一起做。孩子们听完,觉得这阿姨真厉害,纷纷表示要向她学习。志愿者趁机说,垃圾分类不只是个人习惯,还能影响身边人,慢慢地,整个社区、整个城市都会变得更干净。

  

  小品排练的时候,志愿者也没闲着。他们不仅教孩子们怎么演,还分享了表演的技巧。比如,演戏要用心,不能光背台词,要把角色的心情演出来。孩子们听完似懂非懂,但都特别认真地点头。有个小女孩演妈妈的角色,学着大人说话的语气,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志愿者笑着说,这些孩子将来没准儿能成小演员呢!

  

  传统文化课上,志愿者还带孩子们写了几组字谜。有一道题是“两个人一起笑”,孩子们猜了半天,最后答案揭晓是“喜”字,大家都觉得这个字谜太有趣了。志愿者说,汉字不只是写字的工具,还是中国文化的宝贝。孩子们听完,脸上满是骄傲,觉得自己学的这些知识特别了不起。

  

  泉州的暑期班,就像一个大舞台,每个孩子都是主角。志愿者们用心地准备每一堂课,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在这个暑假里,留下属于自己的精彩回忆。未来,这样的活动还会越来越多,孩子们也会在这些活动中,慢慢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Mga komen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