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第一杯咖啡

تبصرے · 17 مناظر

我只好调侃了一下自己:喝了这东西,我会不会变成“酱香老杨”?“酱香”在当时的确成为一个热词,有人说:把茅台滴进咖啡,就成了酱香拿铁;把茅台滴进凤凰单枞,就成了酱香乌龙茶。

  本文转自:湄洲日报

  郑倩 作

    □杨健民

    一到立秋,奶茶来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这个梗源自2020年一位女生晒出了男友给她转的奶茶钱。之后,这一话题在抖音和微信朋友圈迅速蔓延,据说是为了表达对情侣恩爱和生活仪式感的追求。其实深究起来,“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这个梗的爆红,无非是有趣、轻松和无厘头,正好戳中人们的“玩梗心态”,借以消解生活的压力和无聊。

    我女儿是“奶茶控”。几年前,有一次她在朋友圈发了条消息:“正上到今天第六节网课的时候听到门铃声,简直是天籁啊,续命奶茶来了,充电中……电量已满,对着交上来的几百份作业继续战斗。”奶茶居然变成了她的“续命”尤物。

    2023年秋天,瑞幸联合茅台推出一款“酱香拿铁”,首日销售量达542万杯,销售额超过1个亿。该话题迅速冲上热搜,那几天年轻人一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今天你“瑞”了吗?

    记得那天在厦门大学,有位艺术学女博士来公寓看我,特地拎来一个“酱香拿铁”的纸袋,我心里微微一振:这东西终于来了。校园里有瑞幸咖啡店,她居然真的带来了。我喝了一口,觉得并不怎么好喝,口感奇怪甚至像玫瑰腐乳汁又像宿醉后第二天早晨喝了咖啡的感觉——这没有标点的句子,我自己上气不接下气地读来,似乎也是处于“半梦半醒”之中。我只好调侃了一下自己:喝了这东西,我会不会变成“酱香老杨”?

    “酱香”在当时的确成为一个热词,有人说:把茅台滴进咖啡,就成了酱香拿铁;把茅台滴进凤凰单枞,就成了酱香乌龙茶。更有甚者,还无端黑了几把——把茅台滴进C刊,就成了“酱香顶刊”;把茅台滴进眼药水,就成了“酱香滴眼液”;茅台与房地产商合作,建造出来的就是“茅房”;茅台与“开塞露”药企合作,生产出来的就是“茅塞顿开”。

    我有三位年轻的朋友:姓赖的,姓毛的,和一位叫“X通”的,时常聚在一起喝茶,我干脆给他们起了个群名“赖茅通通”——我就等着他们能像“赖茅”那样出圈,因为那里面也有“酱香”。

    又到立秋时节。本来,我想说一句:今年立秋不喝奶茶,要喝就喝“赖茅通通”。转念一想,这“赖茅通通”还真的喝不得。那是不是还要继续喝奶茶么?我似乎没有什么逆袭的思维,然而这一回思来想去,突然就意识到,我能不能去喝“秋天的第一杯咖啡”呢?

    为什么就不能呢?相对于奶茶,咖啡似乎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调制。作为“灵魂交易”,奶茶的确可以迅速成为一种现代人的安慰剂。其实,我觉得如果是“秋天的第一杯咖啡”,同样会有属于它们最初的和最后的故事。咖啡的香味对人们有一种非同寻常的、无可替代的诱惑。那种深褐色的颗粒在一壶沸水的烹煮或冲释中,它所散发出的香气随着它的上下腾挪,愈来愈浓。我写过一篇《阅读咖啡》,把咖啡当作“思想的一种颗粒”。我一直觉得,品味咖啡需要感觉和心境,需要有一种提纯生活本质的能力。尤其在这个立秋时节,饮一杯咖啡,同样让我有一种“灵魂交易”的感觉。

    我读过科塞的《理念人》,这本书描绘了18世纪一群被咖啡点染的新人类——“理念人”。他们“几杯咖啡下肚,新鲜刺激、大胆妄为的言论便从嘴边蹦到桌上,又从桌上蹿到地上,随即便兴奋地跳起舞来”。18世纪法国的咖啡馆就被这群“理念人”称为思想表达的场所,卢梭、孟德斯鸠一直是咖啡馆的常客,伏尔泰在咖啡馆一次可以喝下40杯咖啡。蒙田的“我怀疑”、笛卡尔的“我知道”、帕斯卡尔的“我相信”等,就连那些年很火爆的阿伦特,都是在咖啡馆里“研磨”出他们的思想颗粒,“交易”了他们的“灵魂”。

    无论是否在秋天,奶茶和咖啡背后都有其文化原因——那就是可以起到缓解焦虑的作用,会产生类似齐美尔的感官爆炸和消费主义影响。所以,“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或者是“秋天的第一杯咖啡”——这种欲望或许在于唤起人们的一种“灵魂交易”——因为我们的确需要一杯这样的奶茶或者咖啡。

    想起“酱香拿铁”火爆的那一阵,人们就又唱起那首熟悉的老歌:“美酒加咖啡,我只要喝一杯……”广为传颂的经典,华丽地照进了现实。当时我想起了一个词:文化原力。与人性来自人类基因不同的是,文化来自“模因”,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群体模式的文化传承。人类天性以及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其最大的传播原力和流量密码就来自这种传承。

    从另一方面说,这可能是基于人类对于逆袭的一种好奇。逆袭能出新,那些年,比亚迪出圈火了,淄博烧烤火了,贵州村超也火了。其实,都不要去问这里面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没有意义才是最大的意义。玩的梗再多,不过就是个梗而已。电影《黑客帝国》中的慢速子弹特写,创造出一种其他电影没有过的风格和视觉呈现,这就是“奇观”,也就是“意义”。

    有位年轻大学女教师,某个晚上在办公室备课。明晃晃的日光灯下,她居然戴着一顶草帽。问其何故?她说:日光灯也会有辐射。这个细节多少让人觉得意外,然而认真一想,我们的生活中,似乎都会有些看起来不合情理然而也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女教师在日光灯下戴着草帽,自有她的理由,这种理由不需要去作出什么样的解释,如同一个人认真地将自己的故事回想了一遍,最终还是没有发现什么。其实这不属于什么仪式感,它可能是城市的另一种忧郁——一个年轻女性的生存哲学和策略。对于智慧和美貌的双重需求,颜值有时是一顶草帽的魅力就可以显现的。这里没有什么概念的颠簸,然而,如同忧郁也是城市年轻女性的颜值的象征——我觉得一顶草帽同样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那样的设定。

    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到“秋天的第一杯咖啡”,我的思维和设定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向往那种“生存1分钟,快乐60秒”的生活。尼采不就是那样说过吗:“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تبصر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