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年父亲的崩溃:一个孩子上学一年要三五万,夫妻俩拼命工作刚刚够

Kommentarer · 2 Visninger

很多时候,中年人的崩溃往往就在一瞬间。 一位博主分享了自己在湖南某个县城做调研的经历。 在那里,她遇到了一个中年大叔。大叔的职业是出租车司机,早年一直和妻子在广东打工,孩子上初中以后才回到县城。

  很多时候,中年人的崩溃往往就在一瞬间。

  一位博主分享了自己在湖南某个县城做调研的经历。

  在那里,她遇到了一个中年大叔。大叔的职业是出租车司机,早年一直和妻子在广东打工,孩子上初中以后才回到县城。

  回来以后,大叔做了出租车司机,大叔的妻子在附近的工厂打工。

  按理说,在一个县城,夫妻俩的总收入也不是特别低,生活水平应该还过得去。

  但是令博主震惊的是,大叔的孩子,一年学费加上学杂费,以及各类开销要三到五万,这几乎花光了夫妻俩一年的工资。

  大叔表示自己现在简直是“压力山大”。

  原来,县里的私立学校发展得比较好,所以很多家长都会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去读书。

  然而,私立学校虽然比较好,但是价格也让像大叔这样的家庭感到难以负担。

  其实,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像大叔这样因为孩子的学费而感到“亚历山大”的家庭并非少数。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每日为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而四处奔波。

  他们也希望自己孩子不要走父母的老路,所以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把孩子送到条件较好的学校。

  这就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不过,孩子的教育成本也确实成了很多家长的“生命中的难以承受之重”。

  现在孩子的教育成本有多高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2022年,育娲人口发布了《中国生育成本报告》。报告显示,在中国,把一个孩子养到17岁,平均花费是48.5万元。

  而把孩子养到本科毕业,平均花费是62.76万元。尤其是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养育成本远远高于平均水平。

  而在孩子6到17岁这个年龄段,养育成本是最高的。

  数据显示,6~14岁孩子的养育成本为21.6648万,15~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为7.8216万,二者占总体养育成本的60.77%,每年的平均花费至少为2万元。

  然而,对于很多生活在底层的家庭来说,这显然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会说,为什么一定要送到私立学校?为什么不进入普通的学校学习?

  事实上,大叔已经提到,在他所居住的县城,私立学校的发展更好,很多家长都会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读书。

  作为父母,尽自己全力为孩子提供更加优良的学习环境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

  这就是中国式父母对孩子的爱,深沉又高远。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包括机体成熟、自我成长、社会分割三个过程,这三个过程是不可分割的。

  根据这三个过程,埃里克森将人生分成了八个阶段,处于不同的阶段,人们也会面临不同的危机。

  在埃里克森人生八阶段理论中,25~65岁这个阶段被称为成年期。

  在这个阶段,人们所要面对的是生育与自我专注的冲突。

  在这个年龄段,人们会结婚成家,生儿育女,承担起作为父母应该承担的责任。他们开始关心下一代,同时也会通过工作养育下一代。

  然而,对生育和下一代的关注势必造成自我空间的压缩。拥有繁殖感的人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养育下一代上面,这也是很多中国式父母爱孩子的方式。

  他们不断压缩自己的空间,宁可委屈自己也不要委屈孩子,他们愿意为了孩子牺牲对自己的关注。

  反之,欠缺繁殖感的人则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因此,对生育的关注和对自我的关注往往是呈反比的。

  在这个时期,人们所面临的压力也比其他时期要更大。尤其是在中国,人们看重亲情、血缘、孝道。所以,中年人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年危机。

  一方面,中年人需要努力工作赚钱,养家糊口,尽量为子女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

  而另一方面,中年人的父母基本上已经步入老年时代,面临病痛和死亡。

  在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中年人也必须照顾父母,孝顺父母。

  而就中年人自身来说,他们也面临着工作上的困境。

  中年困境35岁,看上去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年纪,但是在职场上,它被人们成为“职场荣枯线”。35岁之后,找工作就变成了一件难事。这是一个尴尬的年纪,和一茬一茬年轻的大学生相比,这个年纪的人年纪已经不占优势。

  很多用人单位宁愿花费成本和时间去培养一个新人,也不愿意用一个拥有工作经历和一定能力的中年人。新华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的人都认为35岁以后找工作是一件难事。尤其是从疫情出现开始,失业就成了很多中年人甚至是青年人的共同困境。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孩子,另一边是需要照顾的老人,还有自己摇摇欲坠的饭碗,共同构成了一幅形象的“中年危机图”。这些中年人已经不再拥有自我。他们是爸爸妈妈,是儿子女儿,也是哥哥姐姐,是公司的XX经理,也是工地上那个令人熟悉的小王。但是他们唯独无法成为自己,他们基本上已经完全丧失了个人空间,每天如同行尸走肉般地工作,只为了不让这个家倒下。

  这也是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生子的原因之一。和父母那辈人不同,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都缺乏繁殖感。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年轻人更关注的是自我发展。他们认为,不乱生孩子,是对生命最大的负责。如果让这些年轻人为了孩子或是家庭放弃自我,那么他们宁愿不生。当然,社会内卷也是年轻人选择不生孩子的一个重要原因。更多的年轻人希望轻轻松松地活着,如果他们自己已经注定要在一个内卷的时代挣扎,那么他们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要面临和自己同样的困境。

  在网络时代,我们看过太多父母为孩子的教育大把砸钱的视频。但是,像那位中年大叔这样的父母也同样应该被看到。一个社会的发达,不应该看有钱人如何有钱,而是应该聚焦于底层人的生活水平。

Kommenta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