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高温热死蚊子?看完这篇,我心情很复杂……

Kommentare · 39 Ansichten

从河南网友拍到大量蚊子尸体怀疑其被热死,到基孔肯雅病毒的防治,不同于以往蚊子带来叮咬烦恼,今夏蚊子作为疾病传播媒介的身份备受关注。蚊子的繁衍生息离不开水,尤其是积水。花盆等容易积水的容器为蚊虫

     从河南网友拍到大量蚊子尸体怀疑其被热死,到基孔肯雅病毒的防治,不同于以往蚊子带来叮咬烦恼,今夏蚊子作为疾病传播媒介的身份备受关注。

     蚊子的一生,从孳生繁衍到以幼虫态存活,再到成长、越冬,每个环节都与雨水、温度、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蚊子的繁衍生息离不开水,尤其是积水。它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蚊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都在水中完成,且成蚊的主要活动范围也离水环境不远。

     进入“七下八上”主汛期,一场雨后,房前屋后易形成多处积水,这无疑是给蚊子提供了孳生的“温床”。研究指出,当相对湿度达到70%至80%时,蚊子的吸血和产卵活动最为活跃。

  

    花盆等容易积水的容器为蚊虫生长提供了条件。 图片来源:海南疾控

     温度对蚊子的繁殖、生存和寿命影响颇深。20℃至30℃是大部分蚊子的舒适温度区。当气温高于35℃,蚊子的繁殖能力会下降、寿命也会缩短;当气温低于10℃,蚊子停止活动,进入越冬状态。研究发现,在35℃的环境中,雌性、雄性埃及伊蚊预期寿命分别约为20天和15天;当气温低于15℃时,埃及伊蚊预期寿命则延长约38天和31天。这是由于高温环境会导致蚊子失水、代谢失控,最终可能因生理机能崩溃而死。

  

    今年夏天,河南网友晒出疑似热死的蚊子。图源网络

     试验发现,水温超过38℃时,埃及伊蚊幼虫的成活率会大大降低,在水温达到40℃时会全部死亡;蛹阶段,如果温度达到38℃,大部分蛹无法正常羽化,只有11%的蛹能成虫,且这类成虫又小又虚弱。蚊子在幼虫和蛹阶段经历的温度会影响蚊子成年后的体型和繁殖能力——在较低水温环境下长大的蚊子,成虫体型会更大,繁殖力也更高,而高温下成长起来的蚊子,则是一茬繁殖能力低的“小个头”。

     尽管高温会对蚊子构成威胁,但气候变暖反而会显著扩大蚊子的势力范围。温暖日数的增加可能为蚊子提供更长的活跃季,而更频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则为蚊子提供了孳生的有利条件。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对此曾表示,气候变化背景下,升温来得早、降温来得晚。这让适宜蚊子生息活跃的日子得以延长。

  

    1850至2024年的全球平均地表气温 图片来源:世界气象组织

     随着全球变暖,一些过去对蚊子而言过于寒冷的地区可能会成为它们的舒适区。赫尔辛基大学研究员洛娜·卡尔弗韦尔此前在芬兰沿海城市波里发现了一种此前未在芬兰被记录的蚊子,它成为芬兰发现的第44种蚊子,也是记录中欧洲最北端的蚊子。

     不仅叮咬恼人,蚊子还是病毒的传播媒介。它将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热带病”传播至高纬度地区。如通过伊蚊传播的基孔肯雅热,其名称最初来源于坦桑尼亚南部基马孔德语,意为“扭曲”,形象描述了患有严重关节痛的感染者弯腰的样子。与登革热一样,基孔肯雅热属虫媒传播疾病,不会“人传人”,而是通过“蚊传人,人传蚊,蚊再传人”的循环传播。

     二者症状相似,都会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但登革热又叫“断骨热”,表现为肌肉和骨头疼痛,有针尖样出血点出现。基孔肯雅热传播速度更快,会迅速出现皮疹,伴随手指、手腕、脚趾关节等小关节疼痛,少数病人会出现膝、肩等大关节疼痛。

  

    基孔肯雅热的相关症状 图片来源:华山感染

     为了科学预测蚊虫危害,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与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9年7月开展联合研究,利用蚊虫密度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建立模型,将未来3天蚊虫密度分五级进行预报,分别对应5个不同的叮咬风险水平(低、较低、中等、较高、高),已连续5年在6—9月蚊虫高发期内发布分区的蚊虫叮咬指数预报产品,方便市民掌握未来3天蚊虫叮咬风险。

  

    图片来源:气象北京

     “蚊虫密度不仅受气象因素变化影响,还受当地气候特征、植被分布和人类活动等多因素的影响。”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姜江介绍,目前,人工智能方法可捕捉到非线性规律及跨学科特征,也能保证业务中较高的预报准确率。

     防蚊及基孔肯雅热防治的关键在于清积水、灭蚊虫、防叮咬。蚊从水中来,因而应“翻盆倒罐清积水,堵住树洞填洼地”,定期清理家中积水。尽量减少在清晨和傍晚等蚊虫活跃时段前往户外,户外活动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涂抹驱蚊产品,降低被叮咬风险。同时,尽量避免在树荫、草丛、水边长时间逗留。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作者:刘蕊

  来源:中国气象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