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成鼓手,精准演绎多风格曲目,节奏准确度超九成

Yorumlar · 23 Görüntüler

在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中,它们逐渐在各类实际任务中大放异彩,从协助老年人到处理危险物品,再到参与工业生产流程,无不展现着其多功能性和实用性。然而,在创意艺术领域,尤其是音乐演奏方面,人形机器人

  在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中,它们逐渐在各类实际任务中大放异彩,从协助老年人到处理危险物品,再到参与工业生产流程,无不展现着其多功能性和实用性。然而,在创意艺术领域,尤其是音乐演奏方面,人形机器人的潜力似乎一直未被充分发掘。直到最近,一项来自瑞士卢加诺应用科学大学(SUPSI)、意大利达索亚研究所(IDSIA)以及米兰理工大学的研究,正悄然改变这一现状。

  这项研究的焦点是一款被称为“机器人鼓手”的创新项目。该项目的研究团队不仅证明了人形机器人能够跟上音乐的节拍,更展示了它们演奏复杂鼓点节奏的非凡能力。据项目第一作者阿萨德·阿里·沙希德介绍,这一创意的诞生源于一次偶然的咖啡时光闲聊。在与合作者洛里斯·罗韦达的交流中,他们意识到人形机器人在创意艺术领域的空白,以及鼓手角色对节奏感、身体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的极高要求,这恰好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挑战与机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人员开发了一套先进的机器学习系统。他们利用宇树科技的G1人形机器人进行测试,将音乐转化为一系列精确计时的“节奏接触链”,即鼓点敲击序列。机器人在模拟环境中不断练习,逐渐提升其演奏技巧。沙希德解释说,关键在于将音乐转化为一系列精确的接触事件,这些事件指导机器人何时敲击哪个鼓。随着练习的不断深入,机器人不仅掌握了换棒、交叉手臂击鼓等技巧,还学会了在鼓组上的动作优化。

  测试涵盖了多种音乐风格,从爵士乐到摇滚乐和重金属,包括林肯公园的《In the End》、戴夫·布鲁贝克的《Take Five》以及邦·乔维的《Living on a Prayer》等经典曲目。结果显示,机器人在许多曲目上的节奏精准度超过了90%,并且能够在演奏过程中提前规划敲击动作,实时重新分配鼓棒。这一成果不仅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音乐演奏方面的潜力,更为机器人表演者在现场乐队舞台上的亮相铺平了道路。

  沙希德和他的团队对“机器人鼓手”的未来充满信心。他们计划将机器人在模拟环境中获得的技能转移到实际硬件上,并增加即兴演奏功能,使机器人能够适应音乐节奏,像人类鼓手一样实时做出反应。这意味着未来的音乐会现场,将不仅有人类音乐家的精彩演绎,还将有机器人以完美的节奏和精准度参与表演,共同编织出一场视听盛宴。

Yorum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