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调音师》有哪些细思极恐之处?

Kommentare · 25 Ansichten

影片《调琴师》改编自2010年的经典短片《调音师》。 原版13分钟的剧情里,每一秒都让人移不开眼球,几乎没有哪一帧是多余的。 影片伊始,屏幕上出现一句话:“什么是生命?这取决于生活者。”之后,一个男声独白

  影片《调琴师》改编自2010年的经典短片《调音师》。

  原版13分钟的剧情里,每一秒都让人移不开眼球,几乎没有哪一帧是多余的。

  影片伊始,屏幕上出现一句话:“什么是生命?这取决于生活者。”之后,一个男声独白:“说来话长——咖啡”。

  这种标准的倒叙式开头在电影中并不少见,随后进入的往往便是以主角为视角的回忆。

  但在本片中,镜头却出人意料地切到一个与调音师的故事风马牛不相及的画面:一个猎人在菜地里追捕一只兔子。

  

  这个猎人是谁?

  这个场景在哪?

  这场追捕是在什么情境下发生的?

  这只兔子,导演给出了一只眼睛睁不开,一只眼睛全盲的特写,又是为了表达什么?

  

  这种希区柯克式的悬念,足以让观众一秒进入电影营造的氛围里。

  兔子的结局还未知,而黑幕中只闻其声的汽车急刹车的声音、玻璃破碎的声音和女人的尖叫声,则更为整部电影奠定了悬疑、紧张的基调。

  

  男主女友。

  说她是全员皆恶中无辜的那个,倒不如说她是最像我们吃瓜群众的那个,最可怕就是这种像,非常当代的像,肤浅,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而不自知。

  她肯定不是笨蛋,我们也不是,我们只是习惯性不去思考,她察觉了男主可以轻松吃到她手中的爆米花,会盯着墙上的画像看,她察觉了,但从不去细究,这跟我们一样,只有当真相揭露眼前时,我们才回忆起曾经察觉的信号,但真相就是真相吗?

  

  故事是由人来讲述的,真不真,只有讲故事的人才知道,然而,哪怕电影的结尾,男主毫不犹豫就认出了自己的手杖时,她也不会去想那个老问题:

  他究竟是不是盲人。

  这其实挺让人害怕的,我们大多数被手机驯化的人,是不是早就形成了不去研究故事真实,而随意根据事实发表观点的习惯,就像苏菲听完故事说“你应该用她的眼角膜”一样,她不会想故事是真的吗?我们面对各种热点事件也不会去想,这是真的吗?

  当我们失去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时,我们就成了笨蛋,成了被操控者,甚至成了帮凶。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