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里的 “隐形杀手”:磷酸盐与藻类的较量

评论 · 0 浏览

鱼缸明明看着挺干净,可突然长出一堆讨厌的藻类,这事儿特让人头疼,尤其是刚学着养水族的人。 其实水里藏着看不见的 […]

  鱼缸明明看着挺干净,可突然长出一堆讨厌的藻类,这事儿特让人头疼,尤其是刚学着养水族的人。

  其实水里藏着看不见的养分,时间一长越积越多,藻类就趁机疯长。要是不想法子除掉这些 “养料”,藻类泛滥就成了家常便饭。

  这里面最该注意的就是磷。

磷是怎么循环的?

  空气里几乎没什么磷,所以水没法从空气里得到多少。磷主要是从陆地上跟着河水进到水里的。

  所以靠近岸边的水里磷更多。水里的磷有好几种样子:有的在碎屑里(颗粒状有机磷),有的在脂肪、蛋白质里(溶解态有机磷),还有的就是咱们常说的磷酸盐(溶解态无机磷)。

  磷是所有生物细胞里都有的东西,它的循环对水里的食物链特别重要。

  水里的浮游植物这些 “生产者” 会吸收磷酸盐,把磷带进生态系统。磷在循环中主要靠 “生物泵”:生物死后的残骸、粪便之类的沉到水底变成碎屑,吃碎屑的小生物把它们分解了,磷又回到水里,再被水流带到水面,供藻类这些植物重新利用。

鱼缸里的磷怎么控制?

  鱼缸里的磷主要来自鱼食和没过滤的自来水,想除掉它,主要靠换水、让水草(或海藻)吸收,还有用能吸附磷的过滤材料。

  虽然生物都需要磷,但其实用量特别少。可鱼缸是个循环系统,磷进来的速度往往比出去的快,结果就是水里磷的含量比自然环境高多了。

  那多少磷才合适呢?

  珊瑚礁附近的水都挺 “瘦”(养分少),所以养珊瑚的缸也得这样。得用靠谱的检测盒常看看磷的含量。

  养珊瑚的缸,磷最好控制在 0.02ppm 以下。一旦超过 1-2ppm,藻类就容易爆长。有些没人好好打理的缸,磷能飙到 5ppm 以上,最后活生生变成 “藻缸”,全是发丝藻、膜藻。

怎么除掉鱼缸里的磷?

  现在养海水鱼的人都知道,控制好养分,鱼缸才能健康。有人用高级设备和化学过滤材料,能把磷控制得很低。

  其实珊瑚缸基本不用特意加磷,大多时候水里的磷已经够多了。想不让藻类疯长,关键就是除磷。

  最靠谱的办法还是换水(记得用净化过的水调新水)。就算过滤设备再牛,定期换水也不能少。

  还有个好办法是用吸砂器清理缸底的脏东西,这样能把藏在碎屑里的磷一起清掉,免得越积越多。

  现在很多人用 “隔离缸” 种水草(或海藻),这是个自然的控磷法。水草长的时候会吸收磷,等长多了拔点扔掉,磷也就跟着出去了。隔离缸里还有很多吃碎屑的小虫子,能帮着把碎屑里的磷变成水草能吸收的形式。

  另外,有些化学过滤材料能吸磷,比如氧化铁颗粒和氧化铝珠。氧化铁吸磷特厉害,但容易结块,得用专门的反应器;氧化铝不结块,装在网袋里放进过滤槽就行,很方便。

  还有像磷酸盐去除垫这种东西,既能挡掉脏东西,又能吸磷,控磷效果更好。

想鱼缸健康,就得管好磷

  跟自然界一样,鱼缸里的养分循环也特别重要。

  普通鱼缸里的养分攒得很快,少养点鱼、别喂太多、常换水,都能帮着控磷。

  不过既然总会有磷进到水里,那就得常检测,再用化学过滤这些工具控制着。

  多留意磷的变化,珊瑚能长得更好,讨厌的藻类也长不起来了。

  文/喵小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