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未来AI英才,华侨中学人工智能教育成果亮相

Kommentarer · 3 Visninger

11月21日,“侨见AI,智领未来——广东华侨中学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在广东华侨中学举办。活动聚焦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专家讲座及创新人才对话,呈现学校在AI教育探索与实践中的思路与经验。来自各界的

  11月21日,“侨见AI,智领未来——广东华侨中学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在广东华侨中学举办。活动聚焦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专家讲座及创新人才对话,呈现学校在AI教育探索与实践中的思路与经验。来自各界的教育专家、学子及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AI赋能中小学教育的多种路径。

  活动首先进行省级获奖案例展示。广东华侨中学冯少虹老师带来《人工智能赋能语文课堂教学暨2025年广东省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实践大赛获奖案例》,通过AI分析,使课堂更加精准和高效。

  冯少虹分享了AI赋能课堂的心得。她表示,在古典诗词与文言文教学中,AI如同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能够通过动画和音频还原历史情境,让李白、苏轼等古人形象鲜活可感,传统文化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文字,而是与学生产生共情。她还强调,语文教师需主动拥抱AI,转型为“引导者、资源整合者和思维深耕者”,在技术辅助下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文本与培养批判性思维。

  

  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展示环节,邱英杰老师展示《搭建我的AI小屋》,张东晓老师展示《和机器狗零距离做朋友!》,通过互动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AI技术应用,激发兴趣与思考。

  活动中,华南理工大学刘桂雄教授主讲《敢问未来路:AI时代青少年的新使命》,探讨AI时代青少年的成长路径;华南师范大学张东升教授讲授《GAI赋能学科深度学习》,分析生成式AI在学科教育中的应用。

  在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成果汇报环节,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庄小云分享《面向全体,拔尖创新——中学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建构的探索与实践》,展示学校从基础普及到拔尖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

  广东华侨中学空天工程团队教师尹颖汇报《“冯如号”空天工程教育成果展示——以文化育人筑基,以普惠课程赋能》。该项目历经近十年发展,从航模社团起步,形成“空天智能班+夏令营”双引擎培养模式,构建覆盖全体学生的三级课程体系,实现从普惠科普到专业竞赛的全路径培养。近年来,学生在国家级、省级空天类竞赛中获奖693人次,多项课程获得省级优秀成果,有学生将兴趣转化为职业方向,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部分凭竞赛成绩获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

  这场对AI教育的全方位展示以“青蓝相继,智创未来——侨中AI英才与专家的时代对话”收尾,嘉宾与学生围绕AI发展与教育实践进行交流。通过课堂案例展示、成果汇报与专家讲座,活动呈现了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多维应用,以及在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学科实践能力上的探索路径。

  

  其中,三位毕业于侨中的优秀校友也参与了此次圆桌对话。侨中人工智能教育的真正底色,在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观点输出中不断被印证。学生黄彦钧(2025届毕业生、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人工智能本科生)提到,AI时代真正不可替代的能力是“清晰的核心思想与软实力”,强调未来教育应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自我认知,而不仅仅是工具使用能力。卢镇源(2020届毕业生、华南理工大学智能智造本博连读研究生)则认为:“AI时代是一个人人都能用科技表达自己的时代。”技术门槛会不断降低,未来每个人都能将AI变成助手,实现个人想法。

  文|记者 李可欣 通讯员 曾韫婕

  图|学校供图

Kommentarer
会员免费服务:时刻音乐 时刻云盘 时刻工具箱 时刻标签 GitHub加速 时刻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