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把讨论停留在“养生会所是否应该进校园招聘美容师”,不如借此机会重新审视对不同职业的价值判断
据纵览新闻报道,11月19日,有网友发布图片质疑称,在泸州医疗器械职业学院2025年秋季招聘双选会上出现了某养生会所招聘美容师的信息。图片显示,养生会所招聘4名美容师和1名拍摄剪辑,其中,美容师要求18-38岁,有相关工作经验6个月以上,熟悉人体经络与按摩手法,薪酬范围在每月4000元至11000元。
20日下午,该校工作人员回应媒体称,相关招聘公司系人社平台统一推荐,学校经讨论后认为其招聘岗位确实与学校开设的专业不太对口,已在双选会举办前将该招聘信息撤下,并未展开招聘行为。
涉事养生会所的招聘信息。图据纵览新闻
校园招聘因企业岗位引发争议而撤除,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不久前,某高校校园招聘会上出现“露骨女主播”海报,也同样因为争议而迅速被撤除。相继出现的相似事件,其实折射出社会在就业观念、择业认知与高校的把关责任之间存在分歧。
在过去,这类事件几乎可以直接定性为“不合适”“太离谱”,但当类似案例连出数起,也开始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比如此次事件中,反对者坚持校园招聘应保持“体面”,而支持者则认为不应该有就业偏见。这其实也反映了当下一部分人的就业现状,一边是服务业在迅速扩张,新型职业不断涌现,另一边则是未必跟得上时代发展的就业观念。
养生会所招聘美容师之所以被视为格格不入、被排斥,可能源于大众对“养生会所”这一行业长期存在的刻板印象。即便企业资质齐全、岗位薪酬不低、工作内容并未越线,但提到“美容师”和“男士养生”,不少人仍会联想到灰色地带。而企业是否按规范经营,岗位是否真能为学生提供就业可能,这些现实问题也往往被“下意识”的社会偏见所掩盖。
校园招聘应该延续或者顺应社会的某种传统偏见,还是成为拓宽学生认知和选择的窗口,答案其实不言自明。高校当然有责任把好招聘企业的资质关、行业规范关、劳动保障关,但这与“替学生过滤那些看起来不够体面、不够正规的岗位”不是一件事。
事实上,服务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在技能型人才需求快速扩张的今天,很多行业也正在经历“去污名化”的过程。如果继续沿用旧标准、旧眼光来审核行业,或许会让学生错过更多机会。
此次事件最终以撤岗收尾,但在争议背后,或许更需要思考的是“社会对于服务业的想象”。美容师、按摩技师、电商主播等,都是当下服务业需要的具体岗位。面对就业市场的新变化,高校作为“把关人”,也需要保持开放性,主动搭建学生与行业之间的认知桥梁——不仅要帮学生了解岗位的真实面貌,更要引导他们破除偏见,建立对职业价值的多元理解,这也是高校不容回避的职责使命。
从社会的角度看,与其把讨论停留在“是否应该进校园招聘美容师”,不如借此机会重新审视对不同职业的价值判断。尊重劳动,不只是尊重那些传统意义的“体面工作”,也包括为所有合法经营、规范管理的行业留出被理解、被选择的空间。只有当就业观念不再以“体面”“门面”作为唯一参照,校园招聘才具备真正的公共性与公平性。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张同
编辑 汪垠涛
审核 王光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