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农村的留守孩子常常没人管,学习没人辅导,心情也没人安慰。小康营乡的妇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定干点实在的。他们喊来一群返乡大学生,组成了志愿服务队,在南北关和窑坡两个村搞起了“把爱带回家 同心护成长”的活动。这事儿一出,村里的孩子们乐开了花,家长们也直夸好。
大学生们可不是来玩的,他们直接变身“小老师”,给孩子们上课。数学课上,大学生们不讲那些枯燥的公式,而是拿来村里常见的锄头、苹果,教孩子们算加减乘除。孩子们一听就懂,学得可带劲了。语文课上,他们带着孩子们演小话剧,读课文,孩子们念着念着就爱上了汉字。英语课更热闹,大学生们设计了互动游戏,让孩子们边玩边学,敢开口说英语了。
除了教课,大学生们还特别关心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留守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平时闷得慌,容易想太多。志愿者们就陪他们聊天,听他们讲心里的小秘密。有的孩子说想爸妈,有的说怕学习跟不上,大学生们耐心地开导,告诉他们“你很棒,慢慢来”。这些话听起来简单,可对孩子们来说,就像一束光照进了心里。
活动不光是学习,还有不少集体游戏。大学生们组织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丢手绢,村里的操场上笑声不断。孩子们平时孤单惯了,这下终于有了玩伴,个个脸上都挂着笑。志愿者们还教孩子们唱歌、画画,甚至一起种了棵小树苗,告诉他们“种下希望,未来会更好”。这些活动让孩子们觉得,暑假不再是孤单的日子。
这场活动持续了15天,村里60多个孩子都参加了。数据统计,孩子们在数学和语文上的学习兴趣提高了80%,英语开口率从不到10%涨到了50%。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变得开朗了,敢笑了,敢跟人交流了。家长们看在眼里,感动得不行,说“这些大学生真是我们村的福星”。
大学生们自己也收获满满。他们本来只是想回来帮帮忙,没想到却被孩子们的笑容治愈了。一位叫小李的志愿者说:“我教他们知识,他们教我怎么更珍惜生活。”还有个志愿者小张,家就是窑坡村的,他说:“能帮家乡的孩子,我觉得特别骄傲。”这些年轻人用行动证明,大学生不只是会读书,还能为社会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中国农村还有很多像南北关、窑坡这样的村子,留守孩子的问题一直是个大难题。小康营乡的这次尝试,给了大家一个启发:用对方法,整合资源,就能让孩子们过上更好的暑假。妇联和大学生们的努力,展现了中国基层的温暖力量,也让人们对乡村振兴多了份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