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奇特“量子弹珠”新物质状态,电子同时存在导电性与绝缘性

Mga komento · 3 Mga view

近日物理学家发现一种前所未见的“量子弹珠”物质状态,电子在同一材料系统内“冻结”又“熔化”,呈现导体与绝缘体共存的双重性质。 电子虽然无法以肉眼看见,但它们通过导体有组织的运动并产生电流,行为像

  

  近日物理学家发现一种前所未见的“量子弹珠”物质状态,电子在同一材料系统内“冻结”又“熔化”,呈现导体与绝缘体共存的双重性质。

  电子虽然无法以肉眼看见,但它们通过导体有组织的运动并产生电流,行为像流经渠道的水,驱动现代生活从汽车、手机到计算机等无数设备,在某些特殊材料,平滑的电子流动能锁定为有序、类似晶体的图案,此时材料会从导电性转为非导电性,彰显电子集体行为产生不同结果。

  在低电子密度或强磁场条件下,二维系统内的电子可能形成维格纳晶体(Wigner crystal),简而言之,维格纳晶体是由强库伦排斥力导致电子自发形成紧密堆积、类似晶体的有序结构,最近几个实验已观察到这种电子晶体,但还不清楚在量子效应之下,维格纳晶体如何产生。

  根据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团队新研究,科学家现在已确认稳定维格纳晶体状态所需特定条件、转动哪些“量子旋钮”能触发相变并实现维格纳晶体。

  此外,团队还发现一种电子导电性与绝缘性同时存在的全新物质状态,称为“量子弹珠”,电子部分“冻结”为固体晶格,也可以部分“熔化”成液体状排列,后者就像在弹珠台格子间弹跳的球,这种不寻常形式又称广义维格纳晶体。

  研究人员首次观察到这种独特量子力学效应,一些电子冻结卡死不动、一些电子则在系统内漂浮,代表有些电子绝缘,有些电子导电,也证明我们可通过调整电子浓度或施加磁场的“量子旋钮”操纵物质状态,驱动电子晶体结构从刚性到软性的相变。

  未来能否在不同材料与参数下实现“量子弹珠”态是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有望推动自旋电子学、超导体、量子运算等尖端技术,促进低能耗和更可控电子组件开发。

  新论文发表在《npj Quantum Materials》期刊。

  (首图来源:pixabay)

Mga komento
会员免费服务:时刻音乐 时刻云盘 时刻工具箱 时刻标签 GitHub加速 时刻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