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课让孩子们爱上科学!首都儿童医学中心最近搞了一场“血细胞小卫士探险记”,把复杂的医学知识讲得像动画片一样好玩。孩子们化身“小探险家”,跟老师一起“钻进”人体血管,认识了那些忙碌的小细胞们。
这场活动是给医护人员子女的暑期托管班准备的。老师们想了个办法,让枯燥的血液知识变得有趣。他们没用晦涩的术语,而是把细胞比作生活里常见的东西。红细胞像“氧气快递员”,每天跑来跑去送氧气;白细胞是“警卫员”,时刻准备赶走病毒;血小板呢,就是“修补匠”,血管破了就赶紧去补。这样的说法,孩子们一听就懂,眼睛都亮了。
课堂上,戴淑芝老师带着孩子们玩起了角色扮演。她当“病毒”,孩子们当“免疫战士”,演了一出白细胞大战病毒的戏码。孩子们兴奋得不得了,争着抢着要当“英雄细胞”。他们还回答了不少问题,比如“红细胞为啥是红的?”“白细胞有多厉害?”回答对了还有小奖励,个个都特别投入。
为了让孩子们记得更牢,检验中心的田梦老师把血细胞画成了卡通形象。红细胞像个圆圆的红脸蛋,白细胞像威武的士兵,血小板是可爱的小不点。这些卡通形象不光出现在课件里,还做成了贴纸和钥匙链。孩子们答对问题就能拿一个,高兴得像得了宝贝。谁能想到,平时听不懂的医学知识,现在变成了他们手里的“战利品”?
这场课不只是好玩,还让孩子们学到了真东西。他们知道了红细胞负责运氧气,白细胞保护身体,血小板止血防漏。老师还教了点生活小常识,比如多吃蔬菜水果能让这些“小卫士”更健康。孩子们听完课,个个都觉得自己像个小医生,回家还跟爸妈显摆学到的知识。
活动背后还有个暖心的目的。医护人员平时忙得脚不沾地,暑假孩子没人看怎么办?这个托管班不仅帮他们解决了难题,还让孩子们学到东西。医院的检验中心想通过这种方式,点燃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他们希望这些小朋友以后能更爱护自己的身体,甚至可能立志当医生。
这堂课的效果特别好。孩子们不光认识了血细胞,还对科学产生了好奇。课后,他们围着老师问东问西,有的说想再来一次“探险”,有的甚至说长大要研究细胞。家长们也特别满意,觉得孩子既玩得开心,又学了知识,简直一举两得。
这场活动让人看到了中国医学教育的创新。医院不光治病救人,还在为下一代播下科学的种子。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里,既收获了知识,也学会了尊重生命。未来,他们可能会带着这份热情,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