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你们家娃谁带?
自己带?老人搭把手?还是请了帮手?我家是婆婆搭把手。
说真的,谁带娃这事太容易戳中当妈的痛处了。
自己带?家里房贷、车贷,一家人日常生活开支全压在老公身上,压力山大。
老人带?怕孩子被惯坏了,怕养废了,怕辛辛苦苦立的规矩,一回到老人跟前就“啪叽”碎一地。跟老人说轻了不听,说重了怕老人难受,伤心。
我发现,现在一种“新式带娃”风,悄悄在咱们妈妈圈刮起来了!
它不甩锅给老人,也不让爸妈累趴下,核心:边界分明,分作分工。怎么弄?接下来,我们慢慢聊。
01. 老人带娃,为啥总让人“又爱又恨”?
你知道老人带娃的痛点在哪吗?一句话总结:隔代亲,有求必应!
那天我跟我婆婆聊起她惯孩子的事,她叹口气说:"我也不想惯啊,就是看孙女可怜怜巴巴的样子,跟我说想吃雪糕,心就软了。"
你看,老人真不是故意的。
他们那代人带娃,讲究"能吃饱就好";我们现在带娃,得教规矩、养习惯、抓学习。
两代人的育儿观,差着几十年呢。
我闺蜜家有个典型例子:她儿子吃饭爱挑食,青菜一口不碰。她定了规矩"不吃完青菜不能下桌"。
结果爷爷趁她走开,偷偷把青菜倒了,还给娃塞了个鸡腿。
闺蜜只能生闷气:"我辛辛苦苦立的规矩,他一句话就破了。" 更麻烦的是,孩子精着呢。
我家娃刚上幼儿园那阵,我规定她每天只能看20分钟。
但只要我加班,她就跟奶奶撒娇:"妈妈说可以多看一会儿的,奶奶你说好不好?"
奶奶看着孙女可爱又可怜的样子,当然一口答应。
等我回家,电视还开着,娃跟我说:"奶奶让看的。"
你说这时候咱怪谁?怪老人?他们觉得是心疼娃;怪娃?她还小,知道找"保护伞"。
这两难的滋味,估计不少妈妈都尝过。
02. 新式带娃,我家试过这三招,挺管用
其实关键就一条:老人搭把手可以,但教育的"方向盘",得在我们手里。
这半年我跟婆婆磨合出一套法子,分享给你们:
第一招:分好工,生活归老人,学习归爸妈
我婆婆只读过两年小学,但生活能力很强,家务活做了很好。如果让她辅导娃学习真是"力不从心"。
所以我跟她明说:"妈,您负责接娃放学,带她在小区玩会儿,晚饭您做她爱吃的就行。至于写作业、练口算,这些我晚上回来弄,您就别操心了。"
现在每天下午,婆婆接娃后,会带她去公园挖沙子、跟小朋友一起玩游戏,6点准时回家。
我7点到家后,婆婆就和闺蜜一起出去跳广场舞,娃乖乖坐在书桌前等我检查作业。
上周婆婆跟我说:"这样挺好,我不用费脑子想娃学习的事,你也不用急着赶回来,我跳广场舞还能交新朋友。"
你看,把老人从"教育压力"里解放出来,他们反而轻松。
第二招:定好规矩,老人不插手"管教时刻"
我心和气和地跟婆婆认真聊了一次:"妈,我们方向要一致哈。我管娃的时候,您就当没看见,等我说完了,您再疼他也不迟。"
现在婆婆特配合,我要是板起脸,她要么去阳台浇花,要么假装看手机,绝不插嘴。
第三招:老人当"提醒员",不当"裁判官"
我给娃列了个"每日小任务":每天背一首古诗,画一幅画。
这事我拜托婆婆帮忙:"妈,您不用教他怎么背,就提醒他'该背书啦'就行,背得对不对,我晚上回来听。"
有天我加班晚了,婆婆发微信说:"提醒过孩子背古诗了,她说等你回来背给你听。"
回家后我一检查,孩子背得准确又流利,真的很惊喜。
你看,老人不用懂教育,只要帮咱"敲敲钟",效果就挺好。
说白了,带娃一事,一家人找对了相处的节奏,老人不累,子女感恩,婆媳愉快,家庭幸福。
小书虫妈妈心里话:
养娃育娃,父母永远是第一责任人!
我们当父母的,也别指望老人能按咱的标准带娃,毕竟他们的育儿经验,跟我们现代的育儿观念不同。
就像我婆婆说的:"我年轻时候带娃,能吃饱穿暖就不错了,哪想过还要教学习?现在让我带他玩玩,我乐意;让我管他学习,我是真头疼。"
所以啊,把"生活照料"和"教育引导"分开,老人轻松,我们也省心。
我们要知道,娃是自己的,教育的担子,本来就该自己挑。
老人能搭把手,让我们喘口气,已经是天大的福气了,身为子女要感恩!
你们家谁带娃,有什么带娃的好方法?一起到评论区聊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