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高温韧性服务”项目研讨会在普陀召开

코멘트 · 19 견해

当极端高温席卷全球,“智慧大脑”将如何守护城市的正常运转?8月7日,在上海海纳工程院主办的“全球高温韧性服务(Global Heat Resilient Service,GHRS)”项目研讨会上,地球观测组织(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GEO)、C40城

  当极端高温席卷全球,“智慧大脑”将如何守护城市的正常运转?8月7日,在上海海纳工程院主办的“全球高温韧性服务(Global Heat Resilient Service,GHRS)”项目研讨会上,地球观测组织(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GEO)、C40城市气候联盟代表,以及相关科研院所、企业单位的专家学者齐聚海纳小镇,围绕高温治理展开深入交流。据了解,普陀区也将参与该项目的实践探索。

  构建高温治理“试验田”

  GEO项目协调官Martyn Clark指出,全球高温治理已迫在眉睫——到2050年,全球约13亿城市居民或将面临极端高温威胁。“中国是高温问题与快速城市化并存的典型代表。人口密集使高温暴露风险显著上升。在上海等城市,市中心温度可能较郊区高3℃以上。”

  GEO成立于2005年,是目前地球观测领域规模最大的政府间多边合作组织,现有117个成员国(含116个国家和欧盟)及157个参与组织。作为GEO牵头的新倡议,GHRS项目旨在融合GEO卫星遥感数据、城市热力图谱及人口流动实时信息,构建全球多维度高温预警系统,为城市提供高温风险评估、决策支持及行动方案。作为项目的积极参与者,普陀区将依托海纳小镇数字创新生态,强化数据要素与气候治理的乘数效应,突出数据赋能、智慧研判、科学布局、综合规划,积极应对城市运行韧性挑战、极端高温预警、生态环境监测等。

  签署合作协议

  GEO协调全球观测数据,海纳工程院负责基于城市智能引擎开发GHRS智能服务,阿里云提供人工智能与云计算支撑,地方气象部门整合实时气候信息,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等部门以及社区和医院等提供应用场景……项目将通过整合政府、企业及研究机构资源,构建跨领域协作机制,探索可向全球其他城市推广的“普陀经验”。Martyn透露,未来两年,GEO还将在全球10个城市推进GHRS项目试点。

  此外,项目落地将为长三角企业和机构搭建展示与合作交流平台,助力各方打造应对全球极端高温的典型数字化场景及产品,实现技术服务和创新成果出海。

  共享高温韧性治理经验

  从卫星影像捕捉城市热岛效应下停车场的地表温差,到通过全球储油罐阴影推算能源流动,人类对地球的认知正被不断重塑。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城市数据要素的持续积淀与高效流通。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在演讲中强调:“自然资源的便捷获取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而数据资源,正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自然资源。”

  研讨会上,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代表分享了国际城市在高温韧性建设中的实践与协作经验;之江实验室总科研管理部部长李顺斌介绍了三体计算星座基础设施;海纳工程院、华东师范大学、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气象局、普陀区中心医院、中海地产、上海建科院、上海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延华智能集团等机构的代表,也结合各自领域,分享了对高温韧性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成果。

  会议特别设置圆桌讨论环节,与会者通过梳理现状、描述个人决策情景、分析共性问题与需求,深入探讨如何构建跨部门协作与决策支持工具,推动数据向政策行动转化。例如,在商业街区推广降温技术、在交通枢纽部署实时预警系统等,让市民切实感受到治理成效。

  “当城市从文明的摇篮蜕变为生态的挑战场,系统性创新便成为生存的必然选择。”以数据为“钥匙”、科技为“舟楫”,这场研讨会正为超大城市探索与自然共生的新路径。

  原标题:《“全球高温韧性服务”项目研讨会在普陀召开》

  栏目编辑:顾莹颖 文字编辑:赵菊玲

  来源:作者:陶钦忆

  【来源:上观新闻】

코멘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