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再战》太高级了

Kommentarer · 1 Visningar

《一战再战》( One Battle After Another)这部新片给了我许久未感受的惊喜——大约是现在的好莱坞更加流行简单粗暴又无脑的爽片了,突然来了这样一部看上去是A级制作、内涵却是超S级的大片,脑袋突然有种“醉氧”的

  《一战再战》( One Battle After Another)这部新片给了我许久未感受的惊喜——大约是现在的好莱坞更加流行简单粗暴又无脑的爽片了,突然来了这样一部看上去是A级制作、内涵却是超S级的大片,脑袋突然有种“醉氧”的晕眩感。

  当然,这也和我并不熟悉业内颇有知名度的编导保罗·托马斯·安德森(PTA)有关……但无论如何,好电影就是好电影,值得好好夸奖。

  《一战再战》不是那种“一眼好片”,它没有先声夺人的强势或者目不暇接的华丽,很大一部分看点都藏在了对政治立场的描绘及整饬里,属于越看越有意思的作品。

  而且,随着观影的持续深入,你会发现这片子的电影语言是真特么高级,且不提结尾那场令人叹为观止的山野公路追车戏,我就是从“睡衣战神/渣”小李子踩着短促钢琴小鼓点的奔跑的那一幕,开始真正喜欢上此片的。

  先简单聊聊影片的戏肉“政治”。

  《一战再战》几乎囊括了近五六十年来美国土地上的所有主要政治立场、派别和主张,暴力革命、新自由主义、白人至上、民权运动、妇女解放、殖民主义等等,而且影片没有简单按照政治刻板印象去塑造,每个角色身上多少都存在政治观念的异化、变种或者复合型的特质。

  就拿片子里站在政治光谱两端的帕菲迪娅和洛克乔为例,他们俩看似一个极左一个极右,却都有着不符自己“人设”的性情:帕菲迪娅是个天生叛逆的革命者,可她无法控制自己暴力狂的一面,最终还以“迷惘的叛徒”身份黯然退场;洛克乔则是典型的极化传统保守主义鹰犬,但他又疯狂迷恋着黑人女性,并对“是不是gay”之类的质疑高度紧张。

  更绝的是,这两人还在“性压抑”方面碰撞出了殊途同归的共振,产生了由肉体直击灵魂的最高级苟合。

  更专业和全面的分析可以看看其他人的分享,我要讲自己更欣赏《一战再战》的优点了,那就是将乱不乱、似散不散的视角和口吻

  通常来说,政治浓度高的电影往往是严肃的,甚至是无聊的,并不讨人喜欢(许多含有政治元素的作品只是把政治当做一部分肌理而非核心),而那些恶搞政治的喜剧片又往往戏谑太过,解构有余却塑造不足。

  《一战再战》罕见地平衡好了政治题材电影在严肃性和娱乐性之间的分寸(当然这也要归功于影片本身起的调就很高),丰富却不泛滥、稳妥而不呆板、戏说但不失敬重。

  影片里最能彰显这种游刃有余气质的人物和戏份,当属中后段的鲍勃和Sensei。

  小李子饰演的鲍勃,是我观影时的主要快乐源泉,他打一开始就算不上什么特别坚定的革命者,本质上还是个想要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人,但他的意识形态和过往经历,又注定了他无法真正安心过日子,于是只能在麻痹和浑噩中蹉跎了16年。

  可随着洛克乔的紧逼和女儿的失联,鲍勃必须拿出点真本事来——结果,我们就看到了穿着睡袍、戴着墨镜,满身油腻,被对暗号折磨到死去活来,跟着小年轻跑酷失足坠楼被捕的老腊肉的艰难人生……影片拍足了失意革命者的狼狈和衰落,最后又用百里追击、父女重逢给足了敬意和安慰。

  本尼西奥·德尔·托罗饰演的拉丁裔师父则是另一种没有死角的优雅,他貌似没有特别明显的政治主张,却在庇护移民、应急管理、牵线搭桥等组织力上胜过了多数政治派别和势力,这种强大能力和实干精神,才配得上全片里最讨喜的角色,连我都想求Sensei拯救一下了……

  讲到这里,我突然发现《一战再战》为何要把后段的焦点和风暴眼放在薇拉身上了:薇拉是帕菲迪娅和洛克乔的女儿,她有着生母的叛逆和无畏,也有着生父的凶猛和果决:薇拉又是由鲍勃抚养长大的,这让她具备了常人应有的爱与悲悯;薇拉还是Sensei的学生,如果说叠满政治buff的她想要什么“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得再想想,但“方法论”学师傅的准没错。

  没有谁比薇拉更适合象征继往开来的战斗精神了。

  在一场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调度满分的追车戏后,薇拉与鲍勃父女俩终于抱在了一起,有人说这算“美式包饺子”,总显俗套。

  包饺子就包饺子吧,吃完《一战再战》如此一大桌盛宴后,尝点家常美食的味道也没啥……况且在我看来,这个结局挺适合影片:薇拉的未来还有一大堆考验,她的人生注定要“一战再战”,当政治的纷乱太迷眼、看不清前后左右时,请牢记“爱与家庭”这个锚定物总是没错的。

  这个道理,对于电影里身份复杂的人物如此,对于电影外喜欢键政、宏叙、为了各种主张吵来吵去的朋友们亦如此。

Kommentarer
会员免费服务:时刻音乐 时刻云盘 时刻工具箱 时刻标签 GitHub加速 时刻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