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都盼着孩子出人头地,谁不想自家娃考第一、上名校?可这股劲儿一使过头,孩子背上的担子就重得像座山。小学、初中、高中,步步都是硬仗,孩子们咬着牙往前冲,家长们也在后面推得满头汗。
小学阶段,孩子本来应该玩得开心。尤其是低年级,课业不重,老师要求也不严,作业做完就能得九十多分。可有些家长偏不满足,看到别人家孩子拿了满分,就急着让自家娃也追上去。比来比去,孩子玩的时间没了,笑容也少了。家长们总觉得分数高就是好,殊不知孩子心里那根弦已经绷得紧紧的。
其实,小学成绩好坏,关键在基础。基础打牢了,后面学起来省力多了。有些孩子生病请假一个月,回来照样考全班第一。为啥?因为他们底子好,学得扎实。可有的孩子天天上课、认真写作业,分数却总上不去。这时候,家长别光盯着分数骂,得帮孩子找找原因,是方法不对,还是哪块知识没搞懂。
到了小学毕业,真正的挑战才开始。家长们各显神通,有的托关系把孩子送进顶尖初中,有的没门路但也拼尽全力找好班级、好老师。为啥这么拼?因为初中是分水岭,淘汰率高得吓人。一半的孩子考不上高中,竞争就像过独木桥,谁都不敢松懈。九门课,每门都要抓紧,体育项目也得练好,不然一个不小心就掉队了。
初中生活,孩子压力大得像背着块石头。课堂上学得不够,课后还得补习。家长们花钱请家教、报补习班,孩子晚上熬到十一二点,早上六点爬起来背书。为什么?因为考不上高中,未来就少条路。每个孩子都在拼,拼成绩、拼毅力,连喘口气都觉得奢侈。
有人觉得上了高中就能松口气,以为考上高中就等于进了大学。可现实哪有这么简单?高中的孩子个个是尖子生,从初中千军万马里杀出来的,谁也不比谁差。第一次月考考得好,不代表下次还能拿第一。孩子们自己给自己加码,课外找资料、报班学新课,单词背了又背,公式算了又算,就怕一松懈就被人超过去。
家长们也得调整心态。别老想着孩子非得考第一、上清北。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变成考试机器,而是让他们有能力面对未来。有的孩子可能不擅长考试,但动手能力强;有的孩子成绩一般,但人品好、会做人。这些品质,到了社会上一样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