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忠讲述电影的创作初衷与幕后经历“当时我就感觉心被击中了”

Yorumlar · 7 Görüntüler

黄志忠接受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专访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王佳卉 10月15日,电影《向光花盛开》路演首站落地郑州,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专访黄志忠,探寻他如何将青少年心理健康议题,装进光影叙事中。 经

  黄志忠接受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专访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王佳卉

  10月15日,电影《向光花盛开》路演首站落地郑州,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专访黄志忠,探寻他如何将青少年心理健康议题,装进光影叙事中。

  经历

  被网络劝生事迹击中的创作起点

  顶端新闻:影片原型徐世海是河南人,你对河南的印象如何?又是怎样的契机让你了解到他的故事的?

  黄志忠:我很早之前就来过河南,这里景色也好,食材也好,我在河南也有不少朋友。2021年,我看到了徐世海的事迹,很多媒体把他誉为中国版的“心灵捕手”。当时我就感觉心被击中了,一拍脑袋就来找徐世海。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我有责任把这些呈现出来。我希望孩子们眼里有光,勇敢、健康、快乐,所以这是一个全社会的话题。

  顶端新闻:和徐世海交流过哪些经历,有着怎样的感悟?

  黄志忠:我们这几年没断过联系,我只是把他经历的这些事作了提炼,拍成了电影。电影的灵感都来自徐世海,他劝回来起码有几百条生命,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这就是河南的好人好事。希望电影能帮助全社会关注“网络劝生”这个群体。

  创作

  从聊天到银幕创作

  顶端新闻: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黄志忠: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散发出心里的光芒,温暖自己,照耀别人。多给孩子一些倾听的机会,俯下身来,用平视的眼光跟孩子们交流,给孩子们一个更加宽松的生长环境。

  顶端新闻:如何在艺术创作和真实故事之间保持平衡?

  黄志忠:电影是剧情片,不是纪录片,不能如实记录生活。我以救人精神为核心,把采访到的人做成了一个样本,再把情感提炼出来,形成电影的人物关系。

  我们天台上的那段戏的台词,起码有30%~40%来自我和徐世海的聊天。真实是最有力量的。电影团队每个人都有一颗愿意帮助他人的心,所以才能够获得大家的共鸣。

  顶端新闻:电影有没有某个细节触动你?完成这部作品之后,你的心态有没有什么变化呢?

  黄志忠:我们的主创团队是带着一份感恩之心来拍这部电影的。我们有责任为这个群体发声。这个电影所获得的肯定和认可属于徐世海,没有他就没有这部电影。

  拍电影对我来说是一种成长。这是一个积功德、积福报的事情。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我必须得站出来干这个事,不管多困难。

  期望

  用电影为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声

  顶端新闻:如果身边有朋友出现心理问题的话,该怎么去开解他?

  黄志忠:可以让他找一个信任的长辈聊聊,我们影片后面也有求助电话。不要羞于回避自己的心理问题,要主动求救。作为成年人,我认为应该放下身段,减少一些高高在上的指责,用平视的目光与孩子们交流,对孩子们多一些耐心。

  顶端新闻:你想对观众说什么?

  黄志忠:这部电影需要家长带着孩子来看,但更重要的是让家长来看。我想通过电影传递一种信息——我们要关心孩子。人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大人看这个电影,就是多理解孩子,多一点耐心。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孩子眼里有光,勇敢、有理想,我们能看到他眼中的诗和远方。

  【来源:大河网】

Yorumlar
会员免费服务:时刻音乐 时刻云盘 时刻工具箱 时刻标签 GitHub加速 时刻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