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首次探测到宇宙爆炸中的“心跳”信号

Mga komento · 16 Mga view

在茫茫宇宙的黑暗深处,科学家们第一次“听见”了一颗新生恒星的心跳信号。 GRB 230307A 的图像,左上角的红点是伽马射线爆发的近红外余辉,右下角的星系是其之前的母星系。 伽马射线暴,被称为宇宙中最耀眼的爆炸

  在茫茫宇宙的黑暗深处,科学家们第一次“听见”了一颗新生恒星的心跳信号。

  GRB 230307A 的图像,左上角的红点是伽马射线爆发的近红外余辉,右下角的星系是其之前的母星系。

  伽马射线暴,被称为宇宙中最耀眼的爆炸。短短几秒钟,它们所释放出的能量,比太阳在一百亿年生命里产生的能量还要多。这种爆炸就像一道骤然划破天际的闪电,转瞬即逝,却让整个星系都相形见绌。

  2023年3月7日,天文学家捕捉到一次编号为 GRB 230307A 的伽马射线暴。这是人类历史上观测到的第二亮的伽马暴,由遥远星系里两颗致密恒星——极有可能是中子星——猛烈相撞而成的。奇怪的是,这次爆发持续了一整分钟,而理论告诉我们,这类碰撞应该只会持续两秒不到。这个“不合常理”的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

  由中国和国际研究团队组成的小组,翻查了来自中美卫星超过60万条的数据,试图在这场耀眼的宇宙烟火里找到隐藏的秘密。结果,他们真的发现了一个特别的信号:一颗恒星正在以每秒 909次 的速度旋转,留下了规律的脉动信号。这意味着,人类首次在伽马暴中直接探测到了新生磁星的“心跳”。

  这个信号只持续了 160毫秒,就像宇宙深处一个极快、极短的心跳。研究人员推测,这是因为磁星的高速自转,通过磁场把节奏烙印在伽马射线喷流上。但喷流演化的太快,当它恢复对称性的时候,这种脉动就被掩盖了。幸运的是,人类在那极短的瞬间,恰好“听”见了它。

  发射前地球上的费米卫星。

  这一发现,不仅刷新了我们对伽马射线暴的理解,也证明在致密恒星的合并中,一颗新生的磁星可能真的能幸存下来。更重要的是,它把伽马暴、引力波和极端天体物理联系到了一起,为天文学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或许,未来我们能够通过这样的“心跳”,追踪宇宙中最极端的天体诞生的过程。人类仰望星空时,不只是看见了光,还真正捕捉到了恒星的脉动。

Mga komento
会员免费服务:时刻音乐 时刻云盘 时刻工具箱 时刻标签 GitHub加速 时刻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