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祝英台到月公主:越剧名家裘丹莉,用一生唱腔演绎爱的千面!

মন্তব্য · 59 ভিউ

提到越剧里的“爱”,多数人会先想起祝英台——那个为了爱情敢抗世俗、敢化蝶的姑娘,水袖一甩满是痴缠,唱腔一转全是深情。可在越剧名家裘丹莉的舞台生涯里,“爱”从来不是只有一种模样:她演祝英台时,把

  提到越剧里的“爱”,多数人会先想起祝英台——那个为了爱情敢抗世俗、敢化蝶的姑娘,水袖一甩满是痴缠,唱腔一转全是深情。可在越剧名家裘丹莉的舞台生涯里,“爱”从来不是只有一种模样:她演祝英台时,把“生死相随的爱恋”唱得让人心碎;演月公主时,又把“家国为重的大爱”演得让人肃然起敬。从少女的痴恋到公主的担当,她用一出出戏、一声声腔,把“爱”的千面刻进了越剧的灵魂里。

  演祝英台:她把“少年情”唱成了穿越千年的浪漫

  谁没听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可裘丹莉演的祝英台,却总能让人忘了这是“早已知道结局的老戏”。第一次看她演“草桥结拜”,你会惊讶:原来祝英台的少年气,能这么鲜活——她穿着书生袍,眼神里满是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梁山伯拉手时偷偷红了的耳根,转身时藏不住的笑意,连说话的腔调都带着少女的雀跃,一点没有后来的悲戚。

  到了“十八相送”,这份少年气里开始藏了心事。她指着鸳鸯问“英台若是女红妆,梁兄你愿不愿配鸳鸯”,声音轻轻的,带着试探;梁山伯愣神时,她眼底的光暗了暗,又很快用玩笑掩饰过去,那点委屈和期待,全藏在唱腔的转音里。最让人揪心的是“楼台会”,她再也藏不住眼泪,一句“梁兄你休要伤心泪涟涟”,唱得哽咽,水袖往脸上一遮,露出的眼睛里全是绝望,可哪怕这样,她还是攥着梁山伯的手说“生不能同衾死同穴”,把祝英台的“痴”和“烈”演到了极致。

  裘丹莉说,演祝英台最要抓住的是“真”——是少女第一次动心时的羞涩,是面对世俗阻碍时的倔强,是失去爱人时的痛彻心扉。她为了找这种“真”,特意去读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民间传说,甚至去浙江上虞的梁祝故里走了走,“站在那座桥上,好像真的能感受到祝英台当时的心情,那种想爱又不敢说,想说又怕伤害对方的纠结,比任何技巧都重要”。也正是这份“真”,让她的祝英台穿越了千年,至今还能让观众为这份爱情红了眼眶。

  扮月公主:她让“家国爱”有了越剧的柔情与力量

  如果说祝英台的爱是“小情”,那裘丹莉演的月公主,就是把“大爱”唱进了越剧里。很多人第一次看她演《追鱼》里的月公主,都会被惊艳:原来公主的爱,不只是锦衣玉食里的小情小调,还能有家国为重的担当。

  月公主是金鳞公主,本可以在龙宫无忧无虑,可她为了救心上人张珍,为了化解人间与龙宫的矛盾,宁愿放弃仙籍、承受天规惩罚。裘丹莉演这出戏时,把月公主的“柔”和“刚”捏得恰到好处:面对张珍时,她的唱腔温柔得能滴出水来,一句“张郎你听我从实讲”,满是娇憨与深情;可当龙王要惩罚张珍时,她立刻挡在前面,声音陡然变得坚定,“要罚就罚我一人,与张珍无关”,眼神里的决绝,一点不输男儿。

  最精彩的是“拔鳞救夫”那段戏:她跪在龙王面前,每拔下一片金鳞,就疼得浑身发抖,可唱腔却没断,反而越来越有力,“纵然失去千年道行,我也要与张珍生死相伴”。没有夸张的嘶吼,没有刻意的煽情,可她微微颤抖的肩膀,眼里强忍的泪水,还有那句带着哭腔却无比坚定的唱词,让观众瞬间明白:月公主的爱,不只是对张珍的痴情,还有对“真情”的守护,对“正义”的坚持。

  裘丹莉说,演月公主让她对“爱”有了新的理解:“以前觉得爱就是两个人的事,可月公主让我知道,真正的爱能让人变得勇敢,能让人愿意为了重要的人、重要的事去牺牲。”也正是这份理解,让她的月公主跳出了“仙女爱上凡人”的俗套,多了几分家国情怀的厚重,让越剧的“爱”有了更宽广的格局。

  台下的“爱”:她把对越剧的痴,变成了一辈子的坚守

  舞台上,裘丹莉用唱腔演绎别人的“爱”;舞台下,她把自己的“爱”全给了越剧。从10岁第一次接触越剧开始,她就没松开过这份“爱”——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练声,压腿压到腿肿也不喊停,为了学好“傅派”唱腔,她一遍遍地听老艺术家的录音,把每个转音、每个换气都记在本子上,甚至连吃饭时都在哼着唱段。

  刚进上海越剧院的时候,她只是个不起眼的小演员,没多少机会上台。可她不着急,别人休息时她在后台看前辈演戏,把前辈的身段、表情偷偷记下来;有小角色时,哪怕只有几句台词,她也会提前琢磨好几天。她说:“越剧就像我的爱人,你对它用心,它才会对你回报。”

  后来成了名家,她还是保持着这份初心。为了让年轻人喜欢越剧,她尝试把现代元素融入传统戏里——在《梁祝》里加了更符合当代审美的灯光,在《追鱼》里设计了更灵动的舞蹈动作,甚至还会去学校给孩子们讲越剧故事,教他们唱几句简单的唱段。有人问她:“这么折腾不累吗?”她笑着说:“看到孩子们愿意听、愿意学,就觉得所有累都值了。我希望越剧能一直‘活’下去,能让更多人知道,越剧里的‘爱’,不管过多少年都不会过时。”

  现在的裘丹莉,依然活跃在越剧舞台上。有时候演祝英台,有时候演月公主,有时候还会挑战新的角色。可不管演什么,她始终记得:越剧的魂,是“爱”——是角色对爱情的痴,对家国的忠,也是自己对越剧的坚守,对传统艺术的传承。

  从祝英台到月公主,裘丹莉用半生舞台时光,告诉我们:爱从来不是单一的模样,它可以是少年时的生死相随,也可以是长大后的家国担当;可以是舞台上的痴缠深情,也可以是台下的一生坚守。而她的唱腔,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越剧里“爱”的千扇门,让我们在婉转的旋律里,读懂了“爱”最动人的模样。未来,或许还会有更多角色等着她去演绎,但我们知道,只要她站在舞台上,那份藏在唱腔里的“爱”,就会一直打动着每一个观众。

  校对 庄武

মন্তব্য
会员免费服务:时刻音乐 时刻云盘 时刻工具箱 时刻标签 GitHub加速 时刻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