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补课成绩飙升,家长却心慌意乱,代价有多大?

评论 · 0 浏览

一到暑假,家家户户的小学生家长都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孩子们书包一扔,补习班的门就挤破了头。有的孩子一节课就能把知识点吃透,有的得花两三节课才弄明白,还有的怎么学都觉得吃力。老师在课堂上只能按中

  一到暑假,家家户户的小学生家长都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孩子们书包一扔,补习班的门就挤破了头。有的孩子一节课就能把知识点吃透,有的得花两三节课才弄明白,还有的怎么学都觉得吃力。老师在课堂上只能按中等水平讲课,这就让学得快的孩子闲得慌,学得慢的孩子急得抓耳挠腮。补习班成了救命稻草,但这股风气背后,到底藏着啥问题?

  

  学得快的孩子,家里条件好的,早就被送去培优班了。这些孩子脑子转得快,一节课的内容他们半节课就搞定了。闲着没事,他们要么去学点更难的题目,要么就保持轻松的心态,玩玩乐乐照样考高分。前者是天生的学霸苗子,后者看着佛系,其实是潜力股,底子扎实得很。

  学得慢的孩子可就没这么轻松了。课堂上听不懂,回家还得硬着头皮复习。家长一看成绩不理想,赶紧报补习班,生怕孩子掉队。有的孩子暑假补习班排得满满当当,恨不得一天学十个小时。结果呢?知识点是记住了,成绩也上去了,但这全是靠时间堆出来的。脑子没那么灵活,就用加倍的努力来凑。

  这种补习风气一刮,麻烦就来了。原本学得还行的孩子,眼看着别人补习后成绩突飞猛进,自己不补就有点慌了。家长也坐不住,怕孩子被甩在后面,赶紧跟着报班。于是乎,大家都卷进了这场补习大战。小学里这种现象特别明显,尤其是在城里。你不补课,别人补;你补一门,别人补三门。成绩不是满分就是倒数,中间地带几乎没人。

  补习班的火爆,还带来了一种假象。有些孩子补习后成绩蹭蹭涨,家长觉得孩子“学有余力”,其实这哪是余力?全是时间和汗水堆出来的。真正学有余力的孩子,靠的是脑子好使,理解快,效率高。而补习堆出来的成绩,底子不牢,遇到新知识点就容易露馅。

  

  这股风气还有个名字,叫“剧场效应”。就像在剧场看戏,前排的人站起来了,后排的人不站就看不到,只好也跟着站。结果大家都站着,累得要命,视野也没比原来好多少。补习班也是一样,孩子累,家长累,钱包也累,可不补又不行,怕吃亏。

  小学阶段还好说,知识点简单,补习还能应付。可到了高年级,学习难度一上来,补习的套路就不够用了。有些孩子靠死记硬背拿高分,遇到需要灵活思考的题目就傻眼了。家长花了大价钱,孩子花了大时间,结果成绩一滑坡,信心也跟着垮。

  数据能说明问题。根据教育部门的统计,2024年全国小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比例高达70%以上,城市里甚至接近90%。补习市场一年吸金几千亿,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成绩真是下了血本。可效果呢?有研究表明,长期高强度补习的孩子,学习兴趣下降的比例超过50%,有的甚至开始厌学。

  补习风气还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孩子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学得快的孩子,越补越自信,觉得自己就是学霸。学得慢的孩子,越补越焦虑,觉得自己怎么努力都不够。这种心理落差,长久下去,对孩子的成长可没啥好处。

  再说说老师。课堂上,老师得照顾大多数学生的进度,很难给每个人量身定制。学得快的孩子觉得课上没挑战,学得慢的孩子觉得课上像听天书。补习班火了,老师也跟着忙,有的还得去兼职当辅导老师。整个教育生态,都被这股补习风气搅得不得安宁。

  中国这几年一直在推“双减”政策,想让孩子们轻松点,少点补习的压力。2021年国家出台文件,严管校外培训机构,效果确实有,但补习风气还是没完全刹住车。家长们的心态是关键,大家都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可这起跑线,早就被补习班抬得太高了。

  

  这事还没完。补习风气不只影响孩子,也影响整个社会。家长们花钱花时间,孩子累得没空玩,老师忙得没空休息,大家都在这条路上狂奔。可跑来跑去,到底为了啥?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还是为了家长的面子?

评论
会员免费服务:时刻音乐 时刻云盘 时刻工具箱 时刻标签 GitHub加速 时刻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