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存款连续两个月同比少增,存款搬家正在潮落

Kommentarer · 55 Visningar

文/冉学东 银行存款向非银的转移,可用“潮起潮落”来形容,当存款收益小于债市的收益时,则存款搬家到银行理财和债券基金,这是去年的情形。今年以来资本市场上涨,财富效应明显,非银行存款大增,居民存款正

  文/冉学东

  银行存款向非银的转移,可用“潮起潮落”来形容,当存款收益小于债市的收益时,则存款搬家到银行理财和债券基金,这是去年的情形。今年以来资本市场上涨,财富效应明显,非银行存款大增,居民存款正在向证券账户转移,导致今年前半年非银行存款大幅增加,不过到了八九月份,非银行存款尽管仍然在增加,但是增幅在减少。

  央行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份非银存款减少了1.06万亿元,同比少增1.97万亿元。而8月份的数据则显示,今年8月非银存款新增1.18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多增0.55万亿元,但环比少增近万亿元。

  这与7月份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7月居民存款减少1.1万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一般认为,这表明居民和企业存款加速向金融产品转移,部分资金通过理财产品进入股市等资本市场。

  去年前七月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96万亿元,而今年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69万亿元,今年非银金融机构的存款多增加了1.73万亿元。

  可见前7个月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居民和企业正在把存款转移到公募基金、银行理财和保险等金融产品中博取较高的收益,居民和企业的金融投资行为正在活跃。存款搬家在7月份是一个峰值,8、9两月开始慢慢消退。

  这个判断,还有其他数据可以进行验证,今年前三季度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81万亿元,去年前三季度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5万亿元。可以看出今年和去年前三季度非银存款增幅不差上下,这还是在今年前半年非银行存款大增的情况下实现的,可见第三季度非银行存款增幅下行幅度之大。

  今年前三季度,住户存款增加12.7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53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1.37万亿元。去年前三季度,住户存款增加11.85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2.11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7248亿元。

  以上三项存款今年比去年增速都比较高,最明显的变化是非金融企业存款从减少2.11万亿,到增加1.53万亿,企业的财务状况大幅改善,应该是政府发债,各地以“专项债+专项贷款”推进清偿拖欠企业账款有所加速,资金从财政流向被拖欠企业,先沉淀为单位活期存款直接抬升M1,当然企业存款改善,还与去年叫停手工补息,导致企业存款大幅减少有关。

  因此M1已经连续5个月改善,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活期存款再增加,活期存款的收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是由于无论是居民还是企业,持有活期存款主要是为了进一步的投资,说明风险偏好扩大,所谓“存款搬家”,其实是居民根据资产回报率的变化,把银行里的储蓄存款转换成其他资产的现象,本质上是居民资产重新配置的一种表现。

  这种说法当然是有道理的,不过他说,从今年以来的情况看,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增长较快,主要还是与非银存款定期化、持有同业存单多增较多有关。

  2024年12月,由于监管为了抑制减少资金空转行为,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被纳入自律管理,这导致同业存款利率下调,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当月减少,但是从今年的数据看,影响并不大。

  央行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的非银存款是328853.28亿元。8月份为340587.38亿元,9月份减少到329978.57亿元。而去年7月份为285526亿元,8月份为291842亿元,9月份为300884亿元。今年非银存款仍然在稳健增加,但是9月份突然减少,说明非银同业存款新政对非银存款影响有限。

  由此可以推测,今年第三季度尤其是8、9两月,居民风险偏好开始收敛,存款搬家现象出现减退。说明一个事情,当资本市场上涨到一定高度后,风险也开始慢慢积累,理性的投资者开始转向存款市场或固定收益市场。

  责任编辑:冯樱子主编:张志伟

  【来源:华夏时报】

Kommentarer
会员免费服务:时刻音乐 时刻云盘 时刻工具箱 时刻标签 GitHub加速 时刻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