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因个人追求“出片”或“尽兴”,就忽略了对公共秩序和自然环境的基本尊重
近日,多名男女在呼伦贝尔大草原抛纸片引发争议。据大风新闻报道,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在大草原放肆地挥撒”。现场视频显示,几名男女手里攥着纸片,站成一排,纸片随风飘舞,前面有人用手机进行现场拍摄。众人兴高采烈,手舞足蹈,欢呼雀跃。身后地上还堆了一些袋装物,现场满地的纸片,被风刮得七零八落。拍摄现场有风力发电装置。
有网友担心,这会不会破坏环境?发视频的网友解释称,现场抛撒的是可降解的糯米纸。目前,当地林草局已介入调查处理。
从网传视频看,这些“肆意挥撒”的纸片数量不少,明显与周遭的草原环境形成强烈反差。从动机推测看,涉事游客很可能就是为了拍摄视觉效果突出的视频或照片,以此满足“出片”的需要。而不少网友对于“可能污染环境”的担忧,可以说是代表了主流舆论的合理质疑。毕竟,无论是从相关管理规定,还是从观感上而言,这样的行为都不值得提倡。
当然,在相关部门的调查结果公布之前,也不必急于对这一做法上纲上线。如果这些纸片确实是可降解的糯米纸,此举对草原生态带来的实际影响,或相对有限。另外,我们也可以发现,在一些地方本就有向空中“撒龙达”或“放风马”的祈福习俗。而龙达纸片多是由糯米纸或植物提取物制成,属于可降解的材料。而这一习俗整体上也被社会所接受。
那么,此事中相关游客的行为,是否在“撒龙达”,或是受了“撒龙达”的启发,其性质就需要进一步厘清。对此,有关部门不妨借机展开调查,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向大众讲清楚这其中的边界。由此则不失为一次环保知识的普及良机,最终让所有人“受益”,而不止于对当事人的批评。
无论如何,在社会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任何游客走进大自然,尤其是草原、高山等生态脆弱区,都应具备基本的环保自觉,做到“入乡随俗”。要知道,即便所撒的是可降解材料,未必达到破坏生态的严重程度,但大量纸片随风飘散,依然有大煞风景之虞,从而扰乱其他游客的体验,这本质上仍属不文明行为。说到底,不能因个人追求“出片”或“尽兴”,就忽略了对公共秩序和自然环境的基本尊重。更需要警惕的是,这类行为在网络传播中还可能引发不良模仿,进一步放大负面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网络社交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有争议性,或者说不文明的“游客行为”都有了曝光的可能性。游客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记录、被传播、被审视。这也真正应验了那句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旅行行为,其实也在无形中成为他人眼中的“风景”,并可能因为存在争议而被发到网络,成为所有人审视的对象。
也因此,面对类似的“新闻”,旁观者也不妨多些自省——出门在外,应多一份文明意识与规则自觉。唯有这样,旅途才能真正成为放松心灵的美好体验,而不是相反。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郑楚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